出处
《财会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同被引文献17
-
1[1]谢洪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
2张建刚.论财务造假与打假[J].财务与会计,2001,(12).
-
3张维迎.博弈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2..
-
4唐洪洋.关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8(19):32-33. 被引量:3
-
5齐观彬.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208-208. 被引量:2
-
6王笑彬.浅析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财会,1999(4):38-39. 被引量:1
-
7张俊瑞.知识经济与会计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1999,21(2):71-74. 被引量:22
-
8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决定[J].新华月报,2011(3):116-120. 被引量:1
-
9朱秀君.政府统计中造假与治假的博弈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7(7):63-66. 被引量:15
-
10赵重九,陈丽.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乡镇财政,2000(8):30-3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文海涛,孙敏.会计造假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3-37. 被引量:8
-
2李智,梁国萍.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5(9):56-57. 被引量:1
-
3杜彩英.论知识经济中的会计信息[J].现代商业,2007(26):117-117.
-
4麻卫军.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成因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1(24):183-184. 被引量:1
-
5郭艳芳.解析独立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17(7):126-128. 被引量:1
-
6闫虹,朱姝.知识经济下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J].商业研究,2003(12):37-39.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黎军.会计造假的经济学多元分析[J].商情,2008(6).
-
2任尔昕.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困惑与出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103-109. 被引量:4
-
3彭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分析模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2):108-110. 被引量:1
-
4程安林.会计造假与会计监管的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3):132-133. 被引量:7
-
5程安林,梁芬莲,黎军.会计造假与会计监管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9(6):142-144. 被引量:3
-
6李雪峰.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会计舞弊行为分析[J].财会研究,2009(20):27-28. 被引量:8
-
7王世颖.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7):389-389.
-
8张倩男.会计造假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1):162-163.
-
9黄海燕.论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7):168-169.
-
10王开田,阚京华.虚假财务报告成因及监管的理性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0):15-18. 被引量:16
-
1程乃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2,20(6):49-50.
-
2赵建新.论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12(2):50-51. 被引量:1
-
3李华.浅谈治理会计信息不实的必要性[J].新疆税务,2001(5):21-21.
-
4李玲.对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8(17):68-69. 被引量:14
-
5白坤.如何有效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防范与治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1):73-74. 被引量:1
-
6陈玉荣,蒋冰韬.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成因及其治理对策[J].攀枝花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17(2):23-24.
-
7田学芳.浅议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保障机制[J].职业时空,2007,3(08X):74-74. 被引量:1
-
8王桂明.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3):12-14. 被引量:12
-
9汪宗放.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的“堵”与“疏”[J].工业审计,2005(2):33-35. 被引量:2
-
10张玲娜.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11):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