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肥料配比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影响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
20
A long term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combined on bio-characters and yield of summer co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北京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中夏玉米生长和产量性状 5年调查分析表明 ,在土壤氮磷含量较低的情况下 ,含氮磷配合的施肥处理可明显增加夏玉米穗长和穗围 ,提高百粒重 ,从而提高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并提高了经济系数 ,效果随营养元素的增加而更明显 ,单氮或氮钾或磷钾虽效果比不施肥略好 。
作者
宋永林
袁锋明
姚造华
王丽霞
张淑香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
出处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47,共4页
Soils and Fertilizers
关键词
肥料配比
夏玉米
生物性状
产量
经济系数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3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83
参考文献
5
1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中国肥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4-155,495-511.
2
何绪生,吕殿青.
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需肥量及土壤作物氮供需特点研究[J]
.土壤肥料,1998(5):34-37.
被引量:6
3
何萍,金继运,林葆,王秀芳,张宽.
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其组分动态与养分吸收模式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2):123-130.
被引量:159
4
何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年,4卷,2期,129页
5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中国肥料,472页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张智猛,郭景伦,李伯航,戴良香.
不同肥料分配方式下高产夏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与分配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4):50-55.
被引量:15
2
肖世和,陈孝,吴兆苏.
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分析[J]
.作物学报,1995,21(2):155-160.
被引量:28
3
吴盛黎,戴保威,顾明.
高原玉米叶龄追肥与增库促源的研究[J]
.贵州农学院学报,1995,14(4):1-7.
被引量:8
4
张智猛,戴良香,郭景伦,李伯航.
施肥量对高产夏玉米需肥规律的影响[J]
.玉米科学,1995,3(4):56-61.
被引量:25
5
吴晓明,王海生.
春玉米高产生育规律和营养特性的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1995,7(3):190-195.
被引量:7
6
张颖.
北方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J]
.玉米科学,1996,4(1):63-65.
被引量:29
7
董钻,谢甫绨.
大豆氮磷钾吸收动态及模式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6,22(1):89-95.
被引量:67
8
佟屏亚,凌碧莹,关义新.
夏玉米干物质累积动态模拟[J]
.北京农业科学,1996,14(5):21-24.
被引量:22
9
胡昌浩,潘子龙.夏玉米同化产物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Ⅱ.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转移规律[J]中国农业科学,1982(02).
10
曹敏建,戴俊英,邱忠祥,尚欣欣.
钾对玉米叶片物质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23(1):7-12.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73
1
李玉英,宋玉伟,程序,孙建好,刘吉利,李隆.
施氮对灌漠土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动态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1):61-65.
被引量:15
2
SONG Hai-xing and LI Sheng-xiu(North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 , P. R. China).
Dynamics of Nutrient Accumulation in Maize Plants Under Different Water and N Supply Condition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12):1350-1357.
被引量:3
3
刘宗华,卫晓轶,胡彦民,谭晓军,汤继华.
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物产量和氮吸收率动态变化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5):53-59.
被引量:12
4
李焕春,张君,赵沛义,安昊,段玉,王博.
供氮水平对内蒙古土默川灌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5,46(3):664-668.
被引量:2
5
庄恒扬,曹卫星,刘传松.
作物磷素养分的动态模拟[J]
.生态学杂志,2005,24(3):335-338.
被引量:4
6
肖春华,李少昆,刘景德,王文静,宋秋生.
种植方式对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和利用效率的影响[J]
.土壤肥料,2005(2):10-13.
被引量:10
7
哈丽丹.买买提,阿不利米提.
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探讨[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B06):136-138.
被引量:8
8
陈一兵,张庆玉,林超文,黄晶晶,Hillel Magen.
“麦-玉-薯”旱三熟制施钾效果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4):417-421.
被引量:5
9
何萍,金继运,李文娟,刘海龙,黄绍文,王秀芳,王立春,谢佳贵.
施钾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钾特性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5):620-626.
被引量:43
10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
春、夏玉米、菜立体种植超高产营养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10):26-3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8
1
韩秉进,陈渊,赵殿臣.
大豆施用有机肥增产效果研究[J]
.大豆科学,2001,20(4):305-308.
被引量:4
2
朱波,高美荣,刘刚才.
紫色泥页岩的风化侵蚀与工程建设增沙[J]
.山地学报,2001,19(S1):50-55.
被引量:28
3
魏昕,王振华,张前进,张新.
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
.玉米科学,2010,18(2):136-141.
被引量:12
4
黎裕,王天宇,石云素,宋艳春.
应用生理学方法和分子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J]
.玉米科学,2004,12(2):16-20.
被引量:40
5
黎裕,王天宇,刘成,石云素,宋燕春.
玉米抗旱品种的筛选指标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3):210-215.
被引量:134
6
王立刚,李维炯,邱建军,马永良,王迎春.
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及产量的效应研究[J]
.土壤肥料,2004(5):12-16.
被引量:361
7
褚清河,潘根兴,廖宗文,李键英.
土壤养分类型与玉米氮磷最适施肥比例[J]
.土壤通报,2004,35(6):750-752.
被引量:15
8
朱涛,张中原,李金凤,夏永胜.
应用二次回归肥料试验“3414”设计配置多种肥料效应函数功能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211-215.
被引量:117
9
霍竹,王璞,付晋峰.
秸秆还田下两种氮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5,20(1):100-104.
被引量:9
10
何萍,金继运,李文娟,刘海龙,黄绍文,王秀芳,王立春,谢佳贵.
施磷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3):538-543.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20
1
高洪军,朱忠,彭畅,于连生.
淡黑钙土玉米养分平衡调控技术初探[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5):43-45.
被引量:1
2
况福虹,朱波,徐泰平,汪涛,武永峰.
川中丘陵区施肥制度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1):90-95.
被引量:2
3
韩秉进,韩晓增,王德建.
大豆-玉米轮作区适宜NPK用量试验研究[J]
.土壤通报,2006,37(2):303-308.
被引量:9
4
崔涛,喻猛.
玉米一次深施复合肥施肥效应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06(5):22-24.
被引量:5
5
刘淑云,董树亭,赵秉强,李秀英,张振山.
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167-171.
被引量:6
6
孙英,洪明祥.
玉米一次深施复合肥施肥研究[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4):73-75.
被引量:3
7
闫广艳,黄剑秋.
玉米一次深施复合肥对产量及施肥效率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3):48-50.
被引量:5
8
彭锐,陈大霞,李隆云,钟国跃.
补骨脂种苗质量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1975-1978.
被引量:6
9
褚清河,王成己,潘根兴,刘振钰,任志华.
不同养分供应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变异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7,22(5):129-133.
被引量:10
10
韩秉进,陈渊,刘洪家.
东北黑土农田玉米适宜NPK用量试验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25(3):272-27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83
1
蔺飞阳,杜艾芳,许秀春,孟凡乔.
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磷素利用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7):11-15.
被引量:4
2
李雨繁,贾可,王金艳,冯国忠,焉莉,邓超,李辉,高强.
不同类型高氮复混(合)肥氨挥发特性及其对氮素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615-623.
被引量:22
3
姜秀芳,庄秋丽,黄玉波,王生军,张书中,徐丰.
施氮量及控释氮比例对小麦-玉米轮作效应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5,46(3):682-686.
4
赵军,孟凯,隋跃宇,韩秉进,张玥,李宏伟.
海伦黑土有机碳和速效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J]
.土壤通报,2005,36(4):487-492.
被引量:40
5
徐秋明,孙建好,曹兵,李亚星,黄德明.
干旱风沙灌漠土玉米田树脂包衣尿素施用效果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6):128-131.
被引量:2
6
王洋,李东波,齐晓宁,李泽兴.
不同氮、磷水平对耐密型玉米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2):184-188.
被引量:18
7
WANG Zong-Ming, ZHANG Bai LI Xiao-Yan SONG Kai-Shan LIU Dian-Wei ZHANG Shu-Qing.
Using CropSyst to Simulate Spring Wheat Growth in Black Soil Zone of Northeast China[J]
.Pedosphere,2006,16(3):354-361.
被引量:4
8
蔡柏岩,葛菁萍,祖伟.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氮素营养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2):156-161.
被引量:15
9
宁海龙,胡国华,李文滨,李文霞.
氮磷钾底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效应[J]
.大豆科学,2006,25(3):288-293.
被引量:33
10
崔涛,喻猛.
玉米一次深施复合肥施肥效应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06(5):22-24.
被引量:5
1
林咸永,章永松,何念祖.
秸秆的施用方法对三熟制稻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3):273-276.
被引量:12
2
罗春燕,张维理,雷秋良,林超文.
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对嘉兴土壤氮磷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0):2098-2103.
被引量:10
3
陈磊,李占斌,李鹏,郝明德.
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土壤质量演变研究——以陕西省富县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6):86-90.
被引量:7
4
肖峻,宗良纲,曹丹,张倩,赵妍,李锐.
宜兴地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含量分布特性研究[J]
.土壤通报,2012,43(2):347-352.
被引量:5
5
吴晓妮,付登高,刘兴祝,宗德志,刘永权.
柴河流域典型景观类型土壤氮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J]
.土壤,2016,48(6):1209-1214.
被引量:9
6
金慧龙,李裕元,高茹,刘新亮,吴金水.
亚热带小流域土壤氮磷分布及其环境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3):123-126.
被引量:12
7
赵庆雷,李彦,马加清,杨连群,杜本怀,孙公臣.
不同氮磷水平对南四湖区稻谷产量及肥料吸收利用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1,42(5):1204-1208.
被引量:5
8
余江敏,李伏生,雷文杰,农梦玲.
根区局部灌溉和有机无机氮比例对玉米水分利用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1,42(1):22-26.
被引量:6
9
郭劲松,贺阳,付川,方芳,李哲,杨艳.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消落区土壤氮磷含量调查[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3):311-317.
被引量:15
10
阎恩荣,王希华,周武.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退化群落的凋落物特征及与土壤养分动态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1):1-12.
被引量:58
土壤肥料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