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
32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to the Joint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学制结构、入学考试和课程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三个方面.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经验、办学模式、办学水平、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和事业发展程度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只有把握整体,着眼大处,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措施,才能建立理想的衔接模式,促进中职与高职贯通体系的形成.
作者
慈溪职高课题组
机构地区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慈溪
出处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1年第3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学制结构
入学考试
课程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9.2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31
引证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343
参考文献
7
1
郭冬生.
论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
.职教论坛,1999,15(9):16-19.
被引量:12
2
文春帆.
构建职业中学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
.职教论坛,2000,16(4):9-12.
被引量:4
3
秦虹.
中职与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2000,21(7):4-7.
被引量:24
4
江林海,王河江,刘勤贤,程川吉.
行学分制的实践与展望[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15(9):32-33.
被引量:3
5
吴祖新.试论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浙江教育报,1999.
6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7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吴祖新.
谈高职与中职的衔接[J]
.职教论坛,1998,14(12):18-20.
被引量:7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3
刘仕辉.
我国高等职教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1999(2):9-11.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32
1
付传恩.
中、高职衔接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4):34-36.
被引量:3
2
慈溪职高课题组.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5):23-28.
被引量:3
3
曾谊晖,邓航军,蒋彦.
中职与高职专业课教学衔接研究[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0(1):28-30.
4
刘春生,张存群.
论中、高等职教衔接的理论依据[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0,2(2):3-7.
被引量:3
5
芦京昌.
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7):18-19.
被引量:25
6
肖琳.
对机电专业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5,7(3):45-46.
被引量:5
7
王技德.
甘肃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甘肃农业,2005(12):215-216.
被引量:4
8
郭翠兰.
中高职衔接基本问题与协调发展若干对策[J]
.职教论坛,2007,23(03S):52-53.
被引量:48
9
柳燕君.
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6):72-77.
被引量:78
10
梁艺濒.
统筹城乡视域下的高职单独招生改革[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8):20-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1
1
徐梅.
谈高职院校的“双证书”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18-18.
被引量:4
2
谭移民,钱景舫.
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
.职业技术教育,2000,21(28):7-9.
被引量:68
3
郭扬.
从ISCED新修订本看高职的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问题[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14(1):17-18.
被引量:12
4
严雪怡.
高职与中职衔接中学制与课程问题探讨[J]
.职教通讯,1998(1):16-18.
被引量:12
5
王志勇,尚慧文.
对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4(7):54-55.
被引量:8
6
李彩霞,戴护民,李舒燕.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22-24.
被引量:17
7
董绿英.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比较[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44-48.
被引量:41
8
高原,曹晔,罗勇华,邓玉.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J]
.职教论坛,2004,20(08X):11-13.
被引量:27
9
王炜波,孙志河.
关于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立交桥”问题的思考[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8-51.
被引量:3
10
夏暎,戴凤林,许红,田侠,马晓春,高波.
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探讨[J]
.职业技术,2004(8):37-3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2
1
姜涛,白日东.
高职"3+2"办学模式中的"衔接"问题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9(5):36-39.
被引量:6
2
曾谊晖,邓航军,蒋彦.
中职与高职专业课教学衔接研究[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0(1):28-30.
3
董绿英.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比较[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44-48.
被引量:41
4
张红光,槐文谦,赵占雄.
从建设学习型社会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定位[J]
.职业圈,2007(06S):192-192.
被引量:5
5
胡晓岳.
模具专业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新模式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36-137.
被引量:7
6
吴晋.
中、高职教育衔接政策之我见[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6):32-34.
被引量:6
7
吴金林,石一民.
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117-120.
被引量:52
8
康海凤,林胜强.
中、高职英语专业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3):73-76.
被引量:3
9
李海宗,王胜男.
系统论视野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9(4):35-38.
被引量:11
10
谢宁,肖化移,刘硕.
试论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意义及策略[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0):1-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343
1
念潮旭.
“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福建的实施逻辑、实践矛盾及推进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3):85-91.
被引量:9
2
伦墨华.
基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10):141-142.
3
任勇,蔡遵义.
网络学习空间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作用与策略研究——以语文课程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0):53-55.
被引量:2
4
张涛,刘刚,刘明焕.
新时代中高职教育衔接办学模式的思考——以天津三二分段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2):147-148.
5
张东峰,李平凡,范瑞.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
.轻工科技,2019,35(12):190-191.
被引量:1
6
孙荣华,刘海燕,赵建全,袁林,张丽杰,常志杰,段文强.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的综述[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0(A01):480-481.
7
刘迎春.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衔接状况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1):39-41.
被引量:22
8
杨英芸.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2014(12).
被引量:1
9
翁灿烁.
精准定位,科学衔接,搭建医疗器械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以中高职三二分段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为例[J]
.科教导刊,2014(2):40-41.
10
谭源渊.
高职院校招生的对策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3):129-130.
被引量:3
1
慈溪职高课题组.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5):23-28.
被引量:3
2
王红梅.
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对口招生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186-187.
被引量:3
3
刘晓敏.
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模式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2013(35):291-291.
4
刘红伟.
中高职衔接问题初探[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3):6-8.
被引量:36
5
慈溪职业高中课题组.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8(20):33-35.
被引量:20
6
杨志家.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浅议[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2.
7
肖琳.
对机电专业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5,7(3):45-46.
被引量:5
8
张娅.
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
.商情,2012(9):188-188.
9
左其琨.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几点思考[J]
.教育文汇,2002,0(6):17-18.
10
赵建利.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
.民族教育研究,2004,15(1):16-20.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