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我国自然辩证法界开展技术与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技术与经济的研究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界悄然兴起,本文结合其产生背景和对现状的反思,对自然辩证法界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其应有的基本范式和当前值得研究的几大课题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
王建安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1997年第4期32-38,共7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技术
经济
研究
技术变迁经济学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2
1
王建安.
一种研究经济系统中技术结构演化的新方法[J]
.科研管理,1997,18(3):41-45.
被引量:2
2
王建安.
报酬递增条件下的技术竞争——为什么VHS制式盒式录像机占领了市场[J]
.科研管理,1996,17(5):59-6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徐明华.
创新产品的标准化及其策略[J]
.科研管理,1995,16(1):31-33.
被引量:1
2
王建安.
报酬递增条件下的技术竞争——为什么VHS制式盒式录像机占领了市场[J]
.科研管理,1996,17(5):59-64.
被引量:6
3
多西 乔,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1992年,729页
4
保罗 A,经济学(第12版),1992年,54页
5
多西 乔,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1992年,729页
共引文献
6
1
李娜.
中国在全球经济调整下的机遇[J]
.同煤科技,2009(1):17-18.
2
王建安.
全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博弈分析框架[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4):49-55.
被引量:2
3
王建安.
一种研究经济系统中技术结构演化的新方法[J]
.科研管理,1997,18(3):41-45.
被引量:2
4
王建安.
论知识经济的报酬递增特点及其经济管理意义[J]
.科研管理,1999,20(2):14-21.
被引量:12
5
谢科范,罗险峰.
技术创新的锁定机制分析[J]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9,21(5):59-61.
被引量:4
6
刘凤朝,林原.
知识产权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我国省级行政区为样本的实证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5(5):717-72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
1
孙正聿.哲学通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72.
2
熊彼特.经济发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73-74.
3
拉普 刘武等(译).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3.
4
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克 冯·布朗.创新之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3.
5
陈特拜克.把握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18.
6
吴敬琏,财经新闻版,1999年
7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年
8
熊彼特,经济发展论,1991年,73页
9
王建安.
论知识经济的报酬递增特点及其经济管理意义[J]
.科研管理,1999,20(2):14-21.
被引量:12
10
李伯聪.
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点评[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1):6-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王建安.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匹配机制研究──一个理论框架和两个案例分析[J]
.科研管理,2001,22(3):79-86.
被引量:18
2
夏保华,陈昌曙.
简论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8):18-21.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张倩,叶明.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启蒙培养分析——科技哲学视阈的解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2):42-43.
被引量:3
2
罗公利,边伟军.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述评[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39-45.
被引量:1
3
陈沛,陈次白.
从科学发展观看技术创新生态化[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68-70.
4
朱清海,李崇光.
产业集群、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J]
.科学.经济.社会,2004,22(3):16-19.
被引量:8
5
王建安.
全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博弈分析框架[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4):49-55.
被引量:2
6
易显飞,林慧岳,田富俊.
技术创新主体论:哲学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27-29.
被引量:1
7
解学芳.
科技发展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建构的逻辑演进[J]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20-1831.
被引量:15
8
谷兴荣,谭新明.
经济发展五大因素作用程度的测算方法探讨[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20(4):9-13.
被引量:5
9
易显飞,田富俊.
《技术创新主体论》: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开拓之作[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9-31.
10
王树松,陈凡.
合理性视域中的技术创新[J]
.科技导报,2006,24(2):84-86.
1
张勇,刘荣.
社会学理论的三种范式——实证的、解释的和批判的社会理论[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162-162.
2
张强.
人与自然对话的基本范式[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3-21.
3
陈四海.
自然和意义——论麦克道威尔“第二自然的自然主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2):12-16.
被引量:1
4
刘则渊,张春博.
中国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三十年回顾--基于期刊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31(4):82-89.
被引量:4
5
王小林,赵敏.
基于问题驱动的《管理系统模拟》教学模式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5,12(11):71-74.
被引量:2
6
谢咏梅.
中国技术哲学的实践传统及经验转向的中国语境——纪念《从‘积木式机床’看机床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发表50周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11):63-69.
被引量:6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