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商贸》
2001年第17期24-25,共2页
China Business & Trade
同被引文献32
-
1倪金叶 ,张在旭 ,王震 .巧妙定价 吸引顾客——浅析超市运用心理定价策略增加销售量[J].商场现代化,2005(11):116-116. 被引量:2
-
2丁慧,刘雪琴.家乐福和沃尔玛定价策略对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3X):116-118. 被引量:3
-
3John Cubbin (2003) "Competition policy and food" http://www.comprtitioncommission.org.uk/rep_pub/reports.
-
4黄建军.中国大城市超市购买频率影响因素研究.北京大学,2001.
-
5李丹.我国超市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对外经贸大学,2003.
-
6王家敏.超市应走差异化经营之路[J].中国商贸,2000,(3).
-
7赖阳."先导产业--世界流通产业新定位",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
-
8菲利普, 科特勒 ,赵平等译.《市场营销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9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网站."家乐福和麦德龙着力开发自有品牌商品",2004.11.3
-
10Globrand网站."天天平价--沃尔玛的促销策略",2006.3.31
引证文献5
-
1耿红莉 ,王秀清 .超市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117-118. 被引量:4
-
2耿红莉.食品零售业研究综述及研究思路新解[J].农业经济问题,2006,27(5):69-71. 被引量:4
-
3丁慧,刘雪琴.家乐福和沃尔玛定价策略对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3X):116-118. 被引量:3
-
4郭明瑜.外资大卖场是否应该受到反垄断规制[J].商场现代化,2010(27):1-2.
-
5胡定寰,俞海峰,T.Reardon.中国超市生鲜农副产品经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J].中国农村经济,2003(8):12-17. 被引量:87
二级引证文献98
-
1缪书超,储怡菲.消费者米面类产品购买渠道的选择——基于价位档次和品牌质量认知视角的分析[J].粮食经济研究,2020(1):41-50. 被引量:1
-
2耿献辉,王文钰,陈戈.线下超市限量促销效果评价研究——基于条形码扫描数据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9):120-123. 被引量:1
-
3张蓓.基于AIDA模式的超市农产品陈列研究[J].江苏商论,2009(10):30-32.
-
4李梦阳.农产品购买选择意愿研究与“农改超”发展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1(3):58-60.
-
5张玉梅.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来自湛江的调查分析[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47-56. 被引量:2
-
6胡定寰,F.Fuller,T.Reardon.超市的迅速发展对中国奶业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7):11-17. 被引量:25
-
7习平,彦霞,顺堂.牢记代表职责 敢为人民直言——记石家庄市人大代表卢庆忠[J].中国人大,2002(12):39-40.
-
8何军,纪月清,吴豪杰.生鲜食品消费行为模式——超市与农贸市场的比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65-69. 被引量:19
-
9耿红莉 ,王秀清 .超市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117-118. 被引量:4
-
10马文涛,安玉发,陈丽芬.北京城区消费者水果购买场所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05S):67-69. 被引量:10
-
1吕强,齐德义.超越价格竞争策略[J].沿海经贸,1998(4):46-46.
-
2闵树琴.反倾销与国际价格竞争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1997(10):18-20.
-
3王庆华.对价格竞争策略的认识[J].企业管理,1997(3):35-35. 被引量:1
-
4杨益.价格战:群雄相斗成功否 双刃剑:谁人喜欢谁人愁——家电产业中的价格竞争策略[J].中国经济信息,2000(14):60-61.
-
5孔欣.商业寡头的选择[J].公共关系,2002(6):41-42.
-
6樊爱荣.我国超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问题,2004(8):76-77. 被引量:2
-
7沃尔玛等4家外资超市去年在华开店数量达120家[J].中国外资,2011(3):65-65.
-
8赵子郡.英国零售巨头Tesco的经营特色[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5):79-80.
-
9赵颖.“洋超市”的经营策略初探及其给中国超市的启示[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2):23-24. 被引量:1
-
10王硕.“超”招与选“市”[J].市场与消费,2000(4):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