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贡献
被引量:
2
Language Critique: Wittgenstein's Contribution to Aesth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维特根斯坦是 20世纪影响巨大的哲学家,以他和罗素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分析哲学引起了西方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本文主要考察了维特根斯坦有关“美的”理论,着重分析了他对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
作者
王哲平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语言批判
逻辑形式
"生活形式"
"语言游戏"
美学研究
"家庭相似"
维特根期坦
分类号
B561.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83-05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11]维特根斯坦.美学讲演录.刘小枫主编.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554、524页.
2
怀特.分析的时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97.
4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8、49、53、51.
5
李普曼 邓鹏译.当代美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412.
6
查尔斯沃斯.哲学的还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7
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上册第602页、
8
R.舒斯特曼,文兵.
对分析美学的回顾与展望[J]
.世界哲学,1990(4):29-36.
被引量:6
9
英里斯·韦兹.美学理论的作用[J].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1965,.
共引文献
79
1
高申春.
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心理学的理论性质[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5):10-14.
被引量:3
2
周育国.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合理性辨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69-72.
被引量:2
3
祁志祥.
“重构”:“建设性后现代”方法论阐释[J]
.学习与探索,2015(8):118-134.
被引量:4
4
冯建军.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9-74.
被引量:38
5
李晓红.
思与言的方式[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4):27-34.
6
钱伟量.
维特根斯坦与技术的后现代策略[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5):68-71.
被引量:2
7
宛小平.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39-43.
被引量:2
8
张伟胜.
重建当代价值理性[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6(6):61-65.
被引量:2
9
龙小平,龙小根.
从符合论的观点看逻辑真理[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3):45-47.
被引量:4
10
杨文.
从符号学角度看《墨经》名学[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2):30-33.
同被引文献
8
1
(奥)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著,贺绍甲.逻辑哲学论[M]商务印书馆,1996.
2
(美)爱德华·萨丕尔(EdwardSapir)著,陆卓元.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5.
3
(英)罗素(BertrandRussell)著,晏成书.数理哲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82.
4
谢群.
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基点——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一[J]
.外语学刊,2009(5):23-26.
被引量:31
5
谢群.
语言批判:毛特纳与维特根斯坦的交叉点——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二[J]
.外语学刊,2010(1):9-13.
被引量:2
6
漆思,王猛.
从理性批判的哲学思辨走向语言批判的生活世界——论康德到维特根斯坦的西方哲学观变革逻辑[J]
.江海学刊,2014(3):51-56.
被引量:3
7
李建国.
意义图式与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的方法论特征[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51-59.
被引量:5
8
杨晓波.
语言、世界与超越——《逻辑哲学论》与道家语言哲学对比[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2):139-14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杨晓波,芦晓博.
哲学中的“语言批判”[J]
.外语学刊,2018,0(2):1-5.
被引量:1
2
聂大海.
西方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述评[J]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90-9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侯晓华.
20世纪主要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语言意义观[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71-73.
2
杨晓波.
论道家的“语言批判”[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3):58-61.
1
李雁华.
试比较康德与黑格尔艺术观的辩证统一性[J]
.新余高专学报,2001,6(3):37-40.
2
李海平.
存在之思与语言——试分析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的语言视域[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65-67.
被引量:2
3
胡健.
略论朱光潜的美学贡献[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5):17-20.
被引量:1
4
李兆森.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
.孔子研究,1988(2):47-52.
被引量:5
5
唐晓嘉,田华银.
逻辑原子主义对确定性知识的追求[J]
.哲学研究,2006(3):49-55.
被引量:1
6
李心峰.
在新时期美学总格局中看黄海澄的美学贡献[J]
.南方文坛,2014(2):106-109.
被引量:1
7
周子健.
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
.文史哲,1997(1):99-100.
8
张再林.
中西美学的歧异与会通——兼论胡塞尔的美学贡献[J]
.江苏社会科学,2002(1):20-25.
9
毕京贞.
和谐美学的发展历程与理论价值[J]
.重庆社会科学,2009(5):93-97.
10
B.玛吉,高常范.
语言分析哲学的魅力——与贝特兰·威廉斯的对话[J]
.世界哲学,1986(6):32-38.
江西社会科学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