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理论依据与预期效应研究
被引量:6
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 (00CJL010)资助
参考文献7
1 吕彦.WTO成立后的金融服务贸易多边谈判及其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启示[J] .世界经济文汇,2000(1):18-20. 被引量:7
2 萨奇.国际金融体系的定义[J] .经济研究参考,1999(65):45-46. 被引量:1
3 沈坤荣,汪建.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2000(8):25-34. 被引量:83
4 冯晓明.全球金融一体化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访中国人民银行贷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易纲博士[J] .国际经济评论,2000(5):4-7. 被引量:2
5 萨奇,袁跃东.站在世界贸易组织门槛前的中国银行业——关于银行业市场开放的若干思考[J] .国际金融研究,1999(5):4-10. 被引量:20
6 王松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影响中国的金融安全吗?[J] .国际经济评论,1999(7):13-16. 被引量:18
7 沈坤荣,汪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开放研究——兼论“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 .财贸经济,2001,22(1):45-50.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9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和主要政策问题[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2 哈维尔·弗雷克斯 让·夏尔·罗歇.微观银行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 胡祖六.东亚的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 .国际经济评论,1998(5):13-17. 被引量:46
4 王允贵.金融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管理世界,1999,15(3):41-50. 被引量:22
5 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 .经济科学,1999(3):32-38. 被引量:105
6 李焰.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J] .经济研究,1999,34(11):39-46. 被引量:118
7 汪晓亚,许国平.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J] .国际经济评论,1999(7):22-25. 被引量:8
8 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 .经济研究,1999,34(8):48-57. 被引量:346
9 张勇忠.评《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J] .全国新书目,2000,0(4):78-7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41
1 马丽雅.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研究[J] .广东经济,2017,0(4X):98-98.
2 王向荣,丁巍.中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探讨[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3-17.
3 李天德.中国金融对外开放50年[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6):8-14.
4 张勇.我国利率政策操作中的若干问题[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3(S1):111-112.
5 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4,20(7):15-21. 被引量:98
6 刘明辉,李晓英.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及其对策[J] .经济体制改革,2004(4):129-133. 被引量:1
7 王爱俭.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框架[J] .财经科学,2005(1):22-28. 被引量:12
8 赵明霄.从世贸组织的原则看我国银行业的出路[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16(2):57-59. 被引量:1
9 邓创,石柱鲜,于杰.自然利率研究的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2005(1):68-72. 被引量:10
10 李丽.金融服务贸易模式与我国金融服务业开放[J] .新金融,2005(3):50-53.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39
1 郭妍,张立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 .经济科学,2005(2):58-66. 被引量:81
2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 .管理世界,2005,21(4):56-64. 被引量:246
3 华萍.不同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省份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季刊),2005,5(1):147-166. 被引量:77
4 巴曙松.外资入股:对中国银行业风控流程的再造[J] .21世纪商业评论,2006(3):141-142. 被引量:1
5 李岳.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2007(29):36-37. 被引量:7
6 王一江,田国强.中国银行业:改革两难与外资作用[J].比较(第十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
7 Berger A.N., Humphrey D.B., 1997,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98: 75--191.
8 Classens, S., Demirgc--kunt, A., Huizinga, H., 2001," 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25(2001), 891--911.
9 Farrell, M.,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120, 253--281.
10 Grigorian, D.A .and V. Manole, 2002, "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in transt on: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850.
引证文献6
1 马德功,李天德.国际金融监管趋势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考[J] .社会科学战线,2006(6):84-86. 被引量:8
2 孙兆斌,方先明.外资银行进入能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吗?[J] .当代财经,2007(10):56-62. 被引量:4
3 孙兆斌.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J] .新金融,2009(11):35-39. 被引量:4
4 孙兆斌.银行业全面开放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J] .金融论坛,2010,15(2):21-28. 被引量:9
5 马德功.国际金融监管趋势与WTO下我国的金融监管[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1):95-99. 被引量:2
6 胡智.金融开放理论研究述评[J] .理论导刊,2003(6):60-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7
1 王琪.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财讯,2019,0(3):27-27.
2 徐静潞.中国商业银行的未来该“何去何从”[J] .经济视野,2013(19).
3 严婧.金融开放的两大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6(09Z):339-340.
4 姜爱林,陈海秋.金融监管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概述[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31-38.
5 孙兆斌.中国金融产业集聚效应检验——以银行业为例[J] .现代管理科学,2008(9):45-46. 被引量:2
6 李军.金融监管体制与机制的全球发展趋势[J] .西南金融,2009(5):19-20. 被引量:1
7 孙伟,沈元.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例[J] .科技与管理,2009,11(3):105-107. 被引量:2
8 陈海秋.国内学者关于金融监管理论问题的研究概述[J] .当代社科视野,2009(7):41-45.
9 陈立泰,刘万明.自由化背景下全球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金融监管变革的启示[J] .科学.经济.社会,2010,28(1):32-37. 被引量:5
10 熊燕.WTO下我国金融监管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1):177-177.
1 许俊,郭保银.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原因及对策的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01Z):363-363. 被引量:2
2 曾德荣.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与资金风险的应对措施[J] .新会计,2011(6):13-15. 被引量:7
3 曹旭光.试论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J] .上海金融,1982(10):27-28.
4 牟晓伟,张宇.日本储蓄率的变动及对中国的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2012,31(3):35-42. 被引量:5
5 邓旭东.论我国金融保险业状况与发展[J] .山西农经,2016(14):61-62.
6 杨超林.商业银行产品创新与风险防范探讨[J] .商情,2015,0(31):9-9.
7 彭晓燕.民族地区的财政风险及财政或有负债分析[J] .当代经济,2005,22(3):59-60. 被引量:1
8 胡浩.商业银行产品创新与风险防范探讨[J] .时代金融,2012(10Z):68-70.
9 普晓华.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J] .商情,2014(12):123-123.
10 张柏玲,吴继春,钱敏.基金销售制度对银保产品销售的启示[J] .保险研究,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