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0-41,共2页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9
1 王常高,干信,陈茂彬.Asp·ficuum NRRL3135植酸酶分子生物学研究[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19(Z1):51-56. 被引量:1
2 文铁桥,张扬,范崇春.植酸酶活性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4):446-448. 被引量:5
3 邹大琼,詹志春.应用钼黄法和钼兰法测定植酸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J] .中国饲料,2005(3):37-39. 被引量:3
4 赵允麟,金其荣.植酸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研究[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1996,15(3):214-218. 被引量:7
5 韩延明,杨凤,周安国,陈可容,王康宁,端木道,胡祖禹,蔡学林.微生物植酸酶或麦麸对断奶到肥育阶段猪的生产性能和骨骼发育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1996,27(3):207-211. 被引量:20
6 褚西宁,裴武红,袁静明.青霉产植酸酶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1996,16(1):5-8. 被引量:14
7 刘志伟,黄玉亭,张铁鹰,孙杰.国标法测定植酸酶活性存在问题的探讨[J] .中国饲料,2006(18):29-31. 被引量:11
8 文铁桥,宋国清,周勇,张扬.植酸酶活性与水稻种子萌发的关系(英文)[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2):89-92. 被引量:8
9 Taussky H, Shoor E. A microcolori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organic phosphorus[J]. J Biol Chem,1953,292:675-685.
10 Sharma C. B, Goel M, Irshad M. Myo-inositol hexaphosphate as a potential inhibitor of αamylases of differentorigins[J].Phytochemistry,1978,17:201-204 .
引证文献3
1 石星明,倪宏波,王冰,于子微,徐春厚.产植酸酶的黑曲霉菌株的筛选与选育[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3):69-73. 被引量:2
2 胡骁飞,魏凤仙,李青梅,职爱民,王方雨,孙亚宁,柴书军,付晓鹤.植酸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 .华北农学报,2012,27(5):44-48. 被引量:6
3 廖明星,顾振新.植酸酶基因工程及开发利用研究[J] .食品科学,2003,24(1):155-15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20
1 高明,赵国先,李双安.植酸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J] .河北渔业,2004(6):8-9. 被引量:3
2 张铁涛,赵新淮.外源性植酸酶在大豆乳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06,27(5):106-108. 被引量:3
3 谷维娜,杨培龙,王亚茹,罗会颖,孟昆,伍宁丰,姚斌,范云六.Aspergillus fumigatus来源植酸酶的Q23L和Q23LG272E突变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2):273-277. 被引量:6
4 杜丽敏,段相林.植酸酶的来源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27-4728. 被引量:9
5 吴远征,扈进冬,李纪顺,杨合同.黑曲霉Z6植酸酶基因phyA的克隆及表达[J] .生物技术,2008,18(6):18-20.
6 张如意,马晓建,王根灿,范前进.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水解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5):48-49. 被引量:1
7 李朝霞,余晓红,王爱民.外源植酸酶对面粉的酶解条件优化[J] .食品科学,2009,30(20):56-59. 被引量:1
8 张萍,王成润,邹积宏,金一.制剂学技术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 .饲料研究,2010,33(1):19-22. 被引量:2
9 黄翠翠,杨平平.植酸酶的诱变筛选及应用研究[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2):8-11. 被引量:3
10 管海华,贾秉晟,王家芳,何瑶,杨启银.一株产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米曲霉的诱变筛选和固体发酵[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83-89. 被引量:4
1 胡少昶,黄文华.中国家禽的饲用植酸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999(2):23-24.
2 罗长财,冯国华,周镇锋.饲用植酸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方法[J] .饲料博览,2010,20(1):30-32. 被引量:7
3 王红宁.饲用植酸酶基因工程菌[J] .技术与市场,2005,12(04A):21-21.
4 张凤岭.饲用植酸酶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饲料研究,2007,30(8):65-67. 被引量:3
5 罗长财,刘金山,胡爱红,陈丽芝.植酸酶溢多麟-5000的酶学性质研究[J] .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6):26-29.
6 刘瑞丽,冯俊荣.饲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最佳酶解条件的研究[J] .齐鲁渔业,2008,25(6):34-36.
7 王红宁.饲用植酸酶基因工程菌[J] .科技开发动态,2005(10):56-57.
8 饲用植酸酶使用指南[J] .北方牧业,2008(12):27-27.
9 欧秀琼,毛建军.饲用植酸酶的应用研究[J] .饲料工业,2005,26(12):10-13. 被引量:11
10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饲用植酸酶使用指南》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08,0(7):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