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会计》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9,共3页
Shanghai Accounting
同被引文献50
-
1刘仲文.效益经济与效益会计学初探──21世纪的中国会计展望[J].财务与会计,1999(5):8-10. 被引量:1
-
2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对外经贸财会,2004(7):13-15. 被引量:23
-
3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8-13. 被引量:110
-
4阳秋林.知识经济将推动我国尽快建立社会责任会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1(5):52-54. 被引量:7
-
5阳秋林.基于SA8000谈我国外贸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紧迫性[J].会计之友,2005(3):65-66. 被引量:5
-
6阳秋林.再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44-47. 被引量:9
-
7李静.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西部财会,2005(6):20-21. 被引量:5
-
8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J].当代财经,2005(6):121-124. 被引量:77
-
9林斌,辛清泉,杨德明,陈念.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深圳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05(9):32-38. 被引量:53
-
10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76-81. 被引量:406
引证文献9
-
1董薇,王珺.从SA8000看建立我国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83-86. 被引量:2
-
2季晓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初探[J].江苏商论,2005(1):123-124. 被引量:10
-
3杨柳.谁能取代巴菲特[J].英才,2006(5):28-28.
-
4黄静.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商场现代化,2006(12X):332-333. 被引量:5
-
5李希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决定因素分析与政府管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4):131-138. 被引量:2
-
6马潇萧.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商情,2012(31):83-84.
-
7阳秋林.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2):90-92. 被引量:26
-
8季晓东.浅探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下),2007(4):18-19. 被引量:18
-
9阳秋林,黄珍文,曹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关于我国现行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情况的调查报告[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6-20. 被引量:63
二级引证文献123
-
1史圣冕.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J].经济视角(中),2011(12):27-28. 被引量:1
-
2王珊珊.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中的信息披露[J].消费导刊,2008,0(2):71-71. 被引量:3
-
3张萍萍.对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形式的一点思考[J].齐鲁珠坛,2007,0(4):18-20. 被引量:1
-
4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76-81. 被引量:406
-
5邬娟.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119-120. 被引量:3
-
6曹繁有.SA8000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1):20-23. 被引量:2
-
7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10):36-43. 被引量:214
-
8宋献中,龚明晓.公司会计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研究——基于内容的专家问卷分析[J].管理世界,2006,22(12):104-110. 被引量:103
-
9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3):9-16. 被引量:487
-
10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2007(4):123-126. 被引量:14
-
1阳秋林,曾娇益.从“企业新概念”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J].广西会计,2001(2):10-11. 被引量:6
-
2阳秋林,曾娇益.从“企业新概念”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J].现代会计,2001(2):25-28.
-
3王洪梅.关于建立干部人事诚信档案的思考[J].卷宗,2015,5(1):489-489.
-
4顾书桂,苏慧.“企业新概念”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1(12):31-32. 被引量:1
-
5夏永久.会计“当”的理念[J].财会学习,2013(12):56-57.
-
6任蔼堂.再论效率与公平:企业财务目标的归属[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6):72-76. 被引量:2
-
7顾书桂.企业新概念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J].经济学家,2000(6):35-38. 被引量:6
-
8良友.企业新概念:对整个社会负责[J].理财(市场版),2000(8):1-1.
-
9熊水龙,黄成柱.国有企业改革:一个老而又新的话题[J].同舟共进,1997(8):24-26.
-
10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J].商周刊,2003,0(45):5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