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5-376,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同被引文献32
-
1刘锡范,常洪军,曹秋蕙,李世荣,刘加法.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1):38-40. 被引量:2
-
2束国防,高茂馗,芦慧霞.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J].现代医学,2004,32(4):241-242. 被引量:12
-
3储洁,黄先国,夏红灯.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39(5):409-410. 被引量:7
-
4乐家新,丛玉隆,周建山,王海红,兰亚婷,徐大韬,辜依海.老年人群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测定及初步临床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25(6):406-408. 被引量:9
-
5刘卓然.CD-3700型血液分析仪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确定[J].临床检验杂志,2005,23(3):238-238. 被引量:5
-
6郑荣春,张淼发.Miller窥盘法与缩野法计数网红细胞的比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4):243-243. 被引量:1
-
7陈高远,周文良,陈秀华.自制改良Miller窥盘计数网织红细胞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85-85. 被引量:5
-
8马景德,尤向东,李润亭,王瑞山.18°+18°扇形Miller窥盘的制作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1996,14(2):111-111. 被引量:6
-
9王梅,陈爽.网织红细胞计数在监测胸部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状态的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1(4):585-586. 被引量:13
-
10王天翔.糖尿病患者网织红细胞新型参数测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21-12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4
-
1陈高远,周文良,陈秀华.自制改良Miller窥盘计数网织红细胞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85-85. 被引量:5
-
2张时民,李晓京.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6):15-23. 被引量:25
-
3赵博迪.中专会计教学应重视的四大因素[J].考试周刊,2016,0(54):179-179. 被引量:1
-
4徐鹏.网织红细胞检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7,43(6):403-40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33
-
1邓清.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的兴趣[J].轻工科技,2020(1):134-135.
-
2张时民,李建英,王庚.血液分析仪在高网织红细胞测定中的局限性[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2,1(1):12-15.
-
3李登位.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2014,0(22):46-46. 被引量:1
-
4张时民,李晓京.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6):15-23. 被引量:25
-
5张时民.五分类法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和散点图特征[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12):1-9. 被引量:51
-
6朱晓雪,彭明婷,施丽飞,王力.网织红细胞计数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2):113-117. 被引量:3
-
7祝丙华,张金树,李安全.网织红细胞检测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91-193. 被引量:7
-
8董晓玉,丁后明.网织红细胞及其荧光强度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66-67. 被引量:16
-
9刘铸,苏紫云,牛英.血涂片与血液分析仪[J].生物学通报,2010,45(8):12-14. 被引量:1
-
10白垚,廖君群,陈宏础,张莉萍.标本保存条件对血液病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3):244-245. 被引量:11
-
1刘明涛,张策,杨玉虎.新型行星分度凸轮机构的原理及廓线[J].机械工程学报,2006,42(2):18-21. 被引量:9
-
2陈俊梅,周为.血液分析仪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2,17(10):38-39. 被引量:4
-
3陈新动,张策,刘明涛,宋轶民.双环式行星分度凸轮机构的平衡分析和样机实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25(2):142-145. 被引量:3
-
4邱卉颖.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与原因探究[J].硅谷,2014,7(21):236-236. 被引量:10
-
5霍建东.机械加工工艺的技术误差问题及对策分析[J].读天下,2017(3).
-
6余龙,王凯.液粘传动摩擦副间油膜温度分布特性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6,40(4):101-104. 被引量:6
-
7沈阳.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与原因探究[J].时代农机,2017,44(2):20-20. 被引量:1
-
8李峰.机械加工工艺中的技术误差问题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8):4-4. 被引量:10
-
9李明明,白志红.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分析与控制[J].工业技术创新,2016,3(5):1013-1015. 被引量:10
-
10程皓.测量液体密度之攻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10(7):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