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特点和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SEB)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1998年在儿科住院的 76例 SEB。结果  SEB占同期 G+ 球菌败血症的 46 .3% ;小儿 SEB多发生于 1岁以内的婴幼儿 ;皮肤化脓性感染、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原菌败血症相似 ,感染中毒症状相对较轻 ,并发症较少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 (SE)多重耐药性在 6 0 %以上 ,对万古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 (丁胺卡那霉素 )、苯唑西林 (新青 号 )较敏感。结论  SE已成为 G+ 球菌败血症中的常见致病菌 ,可引起体弱婴幼儿败血症 ,针对 SE的多重耐药性 ,强调以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出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57-358,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2

  • 1程梅,赵旺盛.葡萄球菌粘质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1994,12(1):34-34. 被引量:5
  • 2赵传明,薛向应,艾冬玉,王淑漪.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药敏试验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1996,11(2):69-69. 被引量:12
  • 3刘恭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98.
  • 4荆永志.实验细菌学[M].山东省医学科学院,1982.51.
  • 5朱文明.医院感染的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9,10(3):2-2.
  • 6朱文明,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9年,10卷,3期,2页
  • 7刘秉阳,医学细菌学,1989年,150页
  • 8刘恭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1987年,261页
  • 9荆永志,实验细菌学,1982年,287页
  • 10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1998年,6页

共引文献54

同被引文献44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