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油玉米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38
Review and Prospect on High Oil Maiz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油玉米是育种家经百年努力创造的一种新型优质玉米 ,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未来高油玉米的发展将在创新和扩增种质 ,选育高水平自交系和杂交种以及开展三利用的同时 ,向技术集成化。
作者
陈绍江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高油玉米研究室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0-83,共4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展望
高油玉米
发展回顾
生产发展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382
引证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169
参考文献
5
1
丛滋金,宋同明.
不育杂交种生产高油玉米的可行性研究[J]
.作物杂志,1998(S1):104-106.
被引量:12
2
宋同明,苏胜宝,陈绍江,赵永亮.
高油玉米前途光明[J]
.玉米科学,1997,5(3):73-77.
被引量:75
3
宋同明.
脉冲核磁共振仪(Pulsed NMR)对作物种子含油量的快速测定[J]
.作物学报,1989,15(2):160-166.
被引量:23
4
陈绍江.
从高油玉米之成功看我国玉米育种之创新[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1):59-63.
被引量:8
5
宋同明.
对中综2号玉米综合种含油量11个周期轮回选择效果分析[J]
.作物杂志,1994(6):8-1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高群英,D.V.Glover.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核DNA含量的变化同籽粒性状的关系[J]
.作物学报,1994,20(1):46-51.
被引量:25
2
刘宗华,常凤梅,黄西林,高海水,荆建军,李国亚.
玉米不育胞质杂交种的产量及其胞质效应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31(1):1-5.
被引量:17
3
俞世蓉.作物的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育种[J],1988(06).
4
Г.С.Галеев,王惠民.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研究[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8(05).
5
夏涛,刘纪麟.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组织抗氰呼吸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8(05).
6
金蕙芬,王维海.玉米杂种优势与种子萌发时的胚重和RNA、DNA含量的相关性[J]遗传学报,1981(04).
7
陈伟程,罗福和,季良越.玉米 C 型胞质雄花不育的遗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J]作物学报,1979(04).
8
高明尉.对作物“不育化”育种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77(01).
9
R. W. Jugenheimer. Breeding for oil and protein content in maize[J] 1961,Euphytica(2):152~156
10
陶志高.
选配和推广作物混系品种的可行性探讨[J]
.种子,1990,9(2):48-4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08
1
范弘伟,宋同明,张林.
C型不育玉米品种授高油花粉后的子粒品质变化[J]
.玉米科学,2004,12(z2):17-19.
被引量:2
2
张雪梅,姚文华,谭静,陈洪梅,徐春霞,黄必华,番兴明.
温带高油玉米自交系与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2):5-10.
被引量:12
3
赵自仙,高祥扩,杨克昌,黄清梅,李智红.
玉米子粒油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效应[J]
.玉米科学,2010,18(2):11-16.
被引量:4
4
李焕江.
高油玉米在畜牧业上的开发与利用[J]
.饲料工业,2004,25(8):46-48.
5
贾玉峰,张新生,赵明.
普通玉米单交种与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子粒化学成分的遗传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2):26-29.
被引量:9
6
陈绍江.
培育伴侣品种实现玉米杂交种间优势利用[J]
.玉米科学,2004,12(3):3-5.
被引量:10
7
马冲,张春庆,陈举林,侯玮,王国胜.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63-164.
被引量:4
8
吴正锋,王空军,董树亭,胡昌浩,刘鹏,张吉旺.
高油玉米源、库生理特性研究 Ⅰ.高油玉米产量受叶源的限制[J]
.作物学报,2005,31(3):283-288.
被引量:8
9
吴正锋,王空军,董树亭,胡昌浩,刘鹏,张吉旺.
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氮素的吸收与分配[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4):697-702.
被引量:16
10
卢宝红,张义荣,魏良明,杜如珊,刘华伟,李建生.
近红外分析方法在玉米轮回选择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28-3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82
1
范弘伟,宋同明,张林.
C型不育玉米品种授高油花粉后的子粒品质变化[J]
.玉米科学,2004,12(z2):17-19.
被引量:2
2
王永宏,许志斌,沈强云,陶维新,杨建功,郭强.
试论发展青贮玉米对宁夏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J]
.玉米科学,2004,12(z2):128-131.
被引量:14
3
高凤菊,戴忠民.
浅谈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及利用[J]
.玉米科学,2000,8(z1):79-80.
被引量:5
4
柳延涛,李鲁华,陈树宾,王友德,郭斌,段震宇,王婷.
种植密度对绿洲农区高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3):134-139.
被引量:13
5
赵自仙,江鲁华,高祥扩,杨克昌,李丽争.
玉米籽粒油脂性状的间接选择和遗传改良[J]
.华北农学报,2013,28(S1):54-60.
被引量:1
6
贾玉峰,张新生,赵明.
普通玉米单交种与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子粒化学成分的遗传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2):26-29.
被引量:9
7
金明华,苏义臣,刘向辉,王秀芬,李淑华,徐国良,苏桂华.
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主要生育特点研究与分析初报[J]
.玉米科学,2004,12(2):56-59.
被引量:5
8
吴子恺.
新型超高油玉米种质的选育[J]
.作物学报,2004,30(8):751-756.
被引量:51
9
陈绍江.
培育伴侣品种实现玉米杂交种间优势利用[J]
.玉米科学,2004,12(3):3-5.
被引量:10
10
吴子恺,郝小琴,罗高玲,覃兰英.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几个性状的研究[J]
.种子,2004,23(9):25-27.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38
1
杨克昌,王云美,高祥扩,孔建华,孙家荣,白文睿.
云南高油玉米产业化前景[J]
.玉米科学,2004,12(z1):130-131.
2
赵自仙,高祥扩,杨克昌,黄清梅,李智红.
玉米子粒油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效应[J]
.玉米科学,2010,18(2):11-16.
被引量:4
3
金明华,苏义臣,刘向辉,王秀芬,李淑华,徐国良,苏桂华.
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主要生育特点研究与分析初报[J]
.玉米科学,2004,12(2):56-59.
被引量:5
4
罗洋,金明华,苏义臣,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王青蓝.
高油、高淀粉玉米与不同杂优模式普通玉米油分和淀粉积累对比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1):69-71.
被引量:1
5
罗洋,金明华,苏义臣,苏桂华,李淑华,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吴委林.
玉米油分、淀粉积累的基因型与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初报[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21-23.
6
闫贵龙,陈绍江,孟庆翔.
高油647玉米秸秆营养价值随籽粒成熟期的变化规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102-108.
被引量:11
7
王永宏,赵健,沈强云,许志斌.
高油玉米高效利用模式及效益比较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1):47-50.
被引量:5
8
闫贵龙,孟庆翔,陈绍江.
高油298玉米秸秆的适宜收获期及其营养价值与其他品种玉米秸秆的比较优势[J]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3):250-256.
被引量:12
9
张雪梅,谭静,陈洪梅,徐春霞,番兴明.
高油玉米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B09):468-474.
被引量:1
10
张洋,姜海鹰,刘明,张宝石.
高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3):25-2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69
1
刘宗华,王艳朋,王长成,牛付安,胡彦民,汤继华.
氮对玉米杂交种F_(2:4)家系秸秆品质性状及分离特性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1):112-115.
2
刘宗华,李浩川,刘义宝,程荣霞,胡彦民,汤继华.
玉米不同遗传背景子粒和秸秆粗蛋白含量及杂种优势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3):16-19.
被引量:2
3
陈玉香,陈静,佟金,周道玮.
提高玉米秸秆饲用价值方法的研究进展[J]
.农机化研究,2012,34(1):7-13.
被引量:4
4
何仁春,李影球,夏中生,麻艳群,黄义参,何荆洲,廖晓光,刘丕庆,陆国盈.
南方高油玉米用作猪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J]
.饲料工业,2004,25(8):20-22.
被引量:1
5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高油玉米的饲用价值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1):52-54.
被引量:9
6
罗洋,金明华,苏义臣,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王青蓝.
高油、高淀粉玉米与不同杂优模式普通玉米油分和淀粉积累对比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1):69-71.
被引量:1
7
何萍,金继运,李文娟,刘海龙,黄绍文,王秀芳,王立春,谢佳贵.
施磷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3):538-543.
被引量:29
8
罗洋,金明华,苏义臣,苏桂华,李淑华,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吴委林.
玉米油分、淀粉积累的基因型与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初报[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21-23.
9
杨晓辉,韩晓清,崔书会.
中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研究进展[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1):71-75.
被引量:12
10
何萍,金继运,李文娟,刘海龙,黄绍文,王秀芳,王立春,谢佳贵.
施钾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钾特性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5):620-626.
被引量:43
1
毛启文,周富裕.
争项目 扩基地 建品牌——雷山县2010年茶产业发展回顾[J]
.贵州茶叶,2011,39(1):40-41.
被引量:2
2
王吉.
约翰·迪尔摘棉机的发展回顾[J]
.农业机械,2000(8):30-31.
3
周宗鑫,Jung-Bin Chen.
台湾蔗田间作制发展回顾[J]
.台湾农业情况,1992(1):43-44.
4
岳尧海,赵万庆,周小辉.
黄淮海夏玉米区气候特点及育种研究方向[J]
.农业与技术,2009,29(3):28-30.
被引量:7
5
杨茜.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回顾[J]
.农业工程,2012,2(11):1-2.
被引量:2
6
《四川农机》发展回顾[J]
.四川农机,2007(6):4-5.
7
许允文.
20世纪我国茶树栽培技术发展回顾[J]
.中国茶叶,2000,22(5):6-7.
被引量:2
8
孙世科,马承新.
山东省“七五”农用排灌机械发展回顾[J]
.排灌机械,1991,9(4):40-42.
9
宋保谦.
我国优质小麦品种发展回顾与应注意问题[J]
.农业科技通讯,2009(6):8-9.
被引量:4
10
谭华,郑德波,吴永升,陈国品,黄爱花,黄开健.
优质蛋白玉米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211-215.
被引量:2
玉米科学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