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氮素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otype Difference of Nitrogen Efficiency of Mai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氮素效率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综述了玉米氮素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
作者
向春阳
关义新
凌碧莹
张宝石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所
沈阳农业大学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氮素效率
基因型差异
研究进展
分类号
S513.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34
同被引文献
460
引证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434
参考文献
1
1
张维理,田哲旭,张宁,李晓齐.
我国北方农用氮肥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调查[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5,1(2):80-87.
被引量:635
共引文献
634
1
何翠翠,魏志远,张文,陈业渊,刘立生,荣勤雷.
海南岛芒果主产区果园氮素盈余状况研究[J]
.土壤通报,2020(4):943-949.
被引量:8
2
王燕,姚蔚,张萍,李亦轩,刘高洁,高婷,陈洁.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科技期刊的内涵和办刊策略——基于《园艺学报》办刊实践与思考[J]
.编辑学报,2023,35(S02):92-95.
被引量:2
3
邱君.
我国化肥施用对水污染的影响及其调控措施[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S1):75-80.
被引量:21
4
王树生,范战胜,张新明.
麦玉系统氮素肥料的综合效应及适宜施氮量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58-60.
被引量:1
5
方磊.
我国棉田生态系统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56-58.
被引量:8
6
史静,张乃明,褚素贞,高阳俊.
滇池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z1):104-107.
被引量:21
7
李平,齐学斌,亢连强,樊涛,乔冬梅.
不同潜水埋深再生水灌溉夏玉米氮素运移试验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2):164-168.
被引量:2
8
高强,刘淑霞,王宇,陈丽荣.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S1):106-112.
被引量:29
9
吕耀.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J]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z1):36-39.
10
吴大付,杨文平.
农业集约化过程中化学化技术效应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3,32(4):43-4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60
1
杨兰芳,蔡祖聪,祁士华.
氮肥用量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光合产物运往地下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6,32(12):1802-1808.
被引量:6
2
刘克礼,高聚林,吕淑果,崔文芳,李伟,刘文,宋瑞勇.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物质生产特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41-44.
被引量:39
3
高聚林,刘克礼,吕淑果,崔文芳,李伟,刘文,宋瑞勇.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的营养品质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66-72.
被引量:29
4
关义新,马兴林,凌碧莹.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被引量:31
5
杨国航,崔彦宏,刘树欣.
供氮时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4-106.
被引量:35
6
张金林,陈托兄,王锁民.
阿拉善荒漠区几种抗旱植物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的分布特征[J]
.中国沙漠,2004,24(4):493-499.
被引量:44
7
米国华,陈范骏,袁力行.
氮素调节玉米幼穗及籽粒发育的生理机制[J]
.土壤与作物,2012,1(4):193-198.
被引量:7
8
郁晓敏,方萍,向成斌.
拟南芥低氮耐性突变体的初步筛选[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441-443.
被引量:7
9
申加祥,宁堂原,李增嘉,焦念元,赵春,张光辉.
不同熟期玉米套作夏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形成[J]
.玉米科学,2004,12(2):65-68.
被引量:15
10
张劲松,孟平.
石榴树吸水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4):89-91.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42
1
刘宗华,王艳朋,王长成,牛付安,胡彦民,汤继华.
氮对玉米杂交种F_(2:4)家系秸秆品质性状及分离特性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1):112-115.
2
张瑞珍,孙长占.
施氮对不同玉米品种根系生长的影响[J]
.四川草原,2004(7):5-6.
被引量:1
3
春亮,陈范骏,李建生,米国华,宋建兰,张福锁.
玉米自交系对低氮反应的田间与盆栽评价[J]
.玉米科学,2005,13(1):28-32.
被引量:10
4
周联东,吴海燕,李德孝,刘俊恒,刘经纬.
玉米杂交种氮效率相关与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2005,13(1):83-85.
被引量:5
5
王进军,黄瑞冬.
玉米氮效率及其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5,13(1):89-92.
被引量:24
6
牛瑞明,吕爱枝,郭宝艾,闫贵龙,岳春旺.
冀西北高原旱地追氮梯度对饲用青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5,13(2):116-118.
被引量:6
7
刘婷婷,樊明寿,李春俭.
不同氮效率玉米自交系对氮素供应的反应[J]
.华北农学报,2005,20(3):83-86.
被引量:20
8
孙年喜,宗学凤,王三根.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389-392.
被引量:39
9
汤继华,谢惠玲,黄绍敏,胡彦民,刘宗华,季洪强,寇志安.
缺氮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的变化[J]
.华北农学报,2005,20(5):10-12.
被引量:59
10
杨光梅,杨恩琼,钱晓刚.
玉米氮素营养基因型差异的研究进展[J]
.种子,2006,25(4):51-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4
1
时丽冉,白丽荣,郭晓丽.
低氮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黑麦幼苗生长及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9,0(6):37-42.
被引量:9
2
章蓉月,阮宇,赵文,邓婕,罗欣.
三峡库区金秋砂糖橘的功能性状适应性研究[J]
.林业建设,2024(1):32-39.
3
许振华,谢传晓,吴永升,李明顺,李新海,张德贵,白丽,郝转芳,张世煌.
玉米自交系苗期氮敏感基因型差异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1):34-41.
被引量:6
4
颜军,杨德光.
4个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2):91-95.
被引量:14
5
陈晓辉,蔡红光,米国华,安霞,田自华,陈范骏.
不同室内培养方法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4):108-111.
被引量:4
6
刘宗华,卫晓轶,胡彦民,谭晓军,汤继华.
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物产量和氮吸收率动态变化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5):53-59.
被引量:12
7
王彩彩,陶洪斌,王璞,戴明宏.
前期控氮对夏玉米产量、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5):99-104.
被引量:4
8
金银利,侯有明.
黄曲条跳甲为害下十字花科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J]
.生物安全学报,2008,17(3):168-173.
9
段民孝.
从农大108和郑单958中得到的玉米育种启示[J]
.玉米科学,2005,13(4):49-52.
被引量:88
10
李峤,孙骏威,李海霞.
缺钾对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6,17(1):79-83.
被引量:11
1
徐燕.
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J]
.杂粮作物,2004,24(4):233-235.
被引量:10
2
安霞,董月,吴建燕,宁运旺,许建平,李传哲,张永春.
氮肥形态对甘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6,32(5):1049-1054.
被引量:18
3
童依平,李继云,李振声.
不同小麦品种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 Ⅰ.吸收和利用效率对产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270-277.
被引量:63
4
马迎辉,王玲敏,黄玉芳,叶优良,白红波,吕庆丰.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3,28(1):187-192.
被引量:29
5
吴春红,刘庆,孔凡美,李欢,史衍玺.
氮肥施用量对不同紫甘薯品种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6,42(1):113-122.
被引量:32
6
盛耀辉,王庆祥,齐华,王敬亚,吴亚男.
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0(6):58-61.
被引量:34
7
童依平,李继云,李振声.
不同小麦品种(系)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 Ⅲ.影响利用效率的因素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4):598-604.
被引量:23
8
吴海燕,高玉山,范作伟,万成山,孙云云,金荣德,窦金刚,刘慧涛.
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13,38(3):39-42.
被引量:6
9
李凯,郭宇琦,刘楚楠,陆星,廖红.
铵硝配比对大豆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3):349-356.
被引量:8
10
栾明宝,员海燕.
玉米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2):50-53.
被引量:16
玉米科学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