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78,共2页
Seed
同被引文献4
-
1谭德云 陈样梅 黄志银 等.麦茬栽培甜菊技术研究[A]..全国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85-87.
-
2谭德云 陈祥梅 黄志银 等.麦茬甜菊栽培技术研究.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8-159.
-
3马汇泉,赵伟东,郑雯,辛惠普,王福兴.甜叶菊斑枯病感病生理的研究[J].中国糖料,2000,22(2):7-9. 被引量:5
-
4谭德云,陈祥梅,王德宝,冯孝洪,穆允良.冬小麦甜叶菊两熟制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00,22(2):59-6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
-
1赵文怀,殷学云,陈年来.甜菊穴盘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08,30(3):55-57. 被引量:9
-
2杨平,刘平,王东峰,李娜,王光明.甜菊种子的植物学特征及高效育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7):165-166.
-
3时侠清,许峰,常明星.甜菊种子的形态观察与品种比较[J].种子,2013,32(12):67-69. 被引量:1
-
4张小叶.甜叶菊分蘖特性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2018,0(4):39-40. 被引量:1
-
5陈叶,郝宏杰,罗光宏,王治江.甜叶菊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14,36(4):76-78. 被引量:8
-
6阿依提拉.吾布力卡斯穆,万传星,张利莉.基于HPLC法的不同产地甜叶菊叶中莱鲍迪苷A含量测定[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27(3):19-24. 被引量:1
-
7杨传辉,邓镇涛.甜叶菊繁殖方式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17,39(1):65-66. 被引量:6
-
8张小叶.甜叶菊分蘖特性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2018,0(1):50-52. 被引量:1
-
1舒世珍.甜菊优良品种选育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5,28(2):37-42. 被引量:7
-
2赵瑜藏,张运申.甜菊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2):40-42. 被引量:24
-
3刘红光.甜菊新品系83-27的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02,24(3):35-36.
-
4舒世珍,张学才,陈绍潘,赵鹏翔,李钦.甜叶菊引种栽培适应性及区划的初步研究[J].中国甜菜,1993(4):22-26. 被引量:6
-
5第二师二十一团甜叶菊本地化育苗试验成功[J].新疆农垦科技,2017,40(2).
-
6翁晓燕,孙建义,臧荣春.不同甜菊品种的某些生理特性及糖苷含量比较[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6,22(5):538-540. 被引量:4
-
7彭良才,吴新镛,徐润芳.油菜硫代萄葡糖甙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应用[J].中国油料,1989(1):38-42. 被引量:4
-
8游小清,王华天,杨亚军.绿茶品种中糖甙键合态单萜烯醇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变化[J].中国茶叶,1995,17(3):28-29. 被引量:4
-
9刘化祥.单、双低油菜丰产栽培要点[J].福建农业科技,1990(6):37-37.
-
10刘红光.山东省甜菊宿根越冬贮藏及综合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03,25(2):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