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1,共3页
World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14
-
1黄安余.论台湾兼业农与就业关联[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6):19-21. 被引量:4
-
2闫逢柱.中国台湾农业劳动力要素的变化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6(1):300-302. 被引量:5
-
3张雅丽.台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22-26. 被引量:5
-
4张磊.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7(2):56-57. 被引量:11
-
5梅德银.中国沿海农业的特点[J].中国沿海农业发展道路研究,1994,:27-27.
-
6赵玉榕.台湾农业兼业化分析[J].台湾农业情况,1992(4):10-14.
-
7蔡培良.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生涯设计策略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42-45. 被引量:3
-
8蔡培良.开展农民职业生涯设计 创新农民职业培训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09(7):77-78. 被引量:7
-
9张扬.台湾地区现代农户的形成和发展与农业生产要素集聚[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5):585-588. 被引量:6
-
10李伯川.论农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我国农业教育制度的反思[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3):164-16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李朝晖,李安.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刘易斯模型验证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1(6):62-67. 被引量:3
-
2夏晓红,杨梅.新北川城乡中老年人经济状况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159-161. 被引量:1
-
3蔡培良.福建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学学报,2013,3(8):69-74. 被引量:2
-
4杨英,闻海燕,葛立成.推动农业教育改革促进新型农民培育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3(12):102-104. 被引量:1
-
5蔡淑芳.国外合作社信息化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1):147-150. 被引量:2
-
6徐铮,房国忠.发达国家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中国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的模式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5-60. 被引量:1
-
7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5(1):52-57. 被引量:5
-
8李静,盖志毅.发达国家城乡人力资源配置一体化模式比较[J].世界农业,2016(4):177-18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