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年第4期54-54,共1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85
-
1邱义臻.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3):5-7. 被引量:5
-
2彭元,王林.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12(5):59-61. 被引量:20
-
3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31):17-20. 被引量:116
-
4马乔林.高职院校加强科研工作的若干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55-57. 被引量:6
-
5陈解放.合作教育本质与特征浅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S2):9-12. 被引量:26
-
6产学合作教育研究课题组.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的机制[J].高教与经济,1994,0(4):5-10. 被引量:4
-
7侯玉印.高职也可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4(17):33-34. 被引量:5
-
8李德仁.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前瞻[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6):12-18. 被引量:18
-
9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8):15-18. 被引量:121
-
10刘欣.高职产学研结合特色定位与运作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48-50. 被引量:46
引证文献43
-
1何素芬,古文伟,何剑平,陈志敏,喻声频.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探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S1):245-247. 被引量:3
-
2彭元,王林.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12(5):59-61. 被引量:20
-
3王晓雯,张振平.构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框架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奠定基础[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63-64.
-
4彭友明 ,黄明 ,张晶 ,胡国平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8):11-13. 被引量:2
-
5王林.高职“产学研结合”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19-20. 被引量:4
-
6李建平,任少红,王林.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27):17-18. 被引量:4
-
7刘欣.高职产学研结合特色定位与运作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48-50. 被引量:46
-
8王勇,吴海玮,苏川.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与学科发展研讨会纪要[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3):177-177.
-
9王喜枝.论农职校产学研结合的内涵与意义[J].职教论坛,2005,21(09S):26-27.
-
10李富 ,付桂森 ,李邦武 .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层面的产学研实施困境探讨[J].职教论坛,2005,21(11X):19-2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30
-
1吴媛媛.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路径研究——以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35):152-153.
-
2熊湘辉.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山西青年,2019,0(24):38-39.
-
3刘立胜.商务英语专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实习基地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8(2):391-392. 被引量:3
-
4张庆堂.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81-82. 被引量:1
-
5郭松.加强现场管理 打造工厂化的实训室[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S1):233-234. 被引量:1
-
6陈春梅.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66-69. 被引量:11
-
7王林.对高职专业开发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5,21(8):27-28. 被引量:1
-
8周州,李瑞清.我国高校校办产业的探析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8(7):13-14. 被引量:9
-
9金凤,吴宏元,朱洪镇.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合理定位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9(5):58-60. 被引量:2
-
10白桦.民办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一”之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82-82. 被引量:1
-
1仵桂芬.尝试模块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3(z1):111-112.
-
2刘贵全.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J].辽宁高职学报,1999,1(3):13-14.
-
3吴兴富.高职和谐校园建设的新思路[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33-35.
-
4唐萌.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5(20). 被引量:1
-
5倪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2-74. 被引量:38
-
6廖洪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农机,2015,42(4):134-135.
-
7鲍贤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3(1):7-10. 被引量:6
-
8马玉.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115-116.
-
9申延子.台湾职业教育认识与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2(5).
-
10张玉秀,彭素欣,杨爽.实践“项目贯通、岗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大家,2011(7):141-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