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体”:从文化到文论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中国文化元关键词,"体(體)"的本义指骨肉相连、血脉相通的生命之躯。在"人"(人之生命存在的类自觉)和"身"(人之生命存在的主体性自觉)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体"概念是对人之生命存在更具体内在层次的自觉。当"体"用于描述人自身时,多指与心相对的肉身性躯体;当"体"引申指人生命以外的其他事物(如文章)时,则是对事物具体存在的整体呈现。由此形成"体"关键词的两种表义模式,即"心-体"相对模式与"异‘体’"相对模式。"体"用之于文论,称文之"体"多为彼此相对之"文体",各种辨体理论即是彼此相对的文体关系之体现。据此表义特征并征诸众多文献,可证作为文论关键词的"文体"的基本内涵是指文章自身的整体存在,并在具体语境中呈现出丰富的特征、构成及层次。与此同时,当以"心-体"二分关系比照文章内在构成时,"体"也可偏指与文意相对的外在直观形式。但"体"的偏指义与基本义并非同一层次的概念内涵:源自文化元关键词"体"的自身整体存在,才是"文体"的本质规定。
作者 姚爱斌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100,共8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12&ZD15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体论的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13BZW016)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宋华强.释甲骨文“戾”和“髓”[A].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43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 2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57.
  • 3王先谦.苟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 5荀悦.申鉴校补[M].黄省曾,注,砾謦治,校辅.北京:中华书局.2012.
  • 6向夏.说文解字叙讲疏-中国文字学导论[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
  • 7叶朗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秦汉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8刘邵.人物志[M].粱满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 9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 10严羽.沧浪诗话校释[M].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共引文献180

同被引文献2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