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电针干预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周围神经损伤在生活中很常见,意外伤害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及骨折中多伴有神经损伤,Eser等[1,2]调查显示创伤中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占1.3%,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生在前臂的尺神经损伤,其次是坐骨神经损伤,锐器伤和交通意外伤占据主要因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有效再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治疗方法如自体神经移植[3]、组织工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神经导管[5])、基因工程[6]等,因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有效性已在20世纪末期被临床所证实[7,8],并因其安全有效、简便可行、价格低廉等普遍应用于临床.其不但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轴突的生长和重建、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继发损伤的作用,而且能够显著的提高周围神经轴索、髓鞘传导功能,改善肢体的功能状态.然而其机理尚不明确,为探究电针治疗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学者着手于电针干预周围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出处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02-303,307,共3页 Journal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17334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177

共引文献80

同被引文献81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