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帝四经》的圣人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黄帝四经》中“圣人”、“圣王”和“君主”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君主”行事有合不合于“天道”的区别,合于“天道”则可立为“圣王”,在这种理想状态下三者才有其共通性。《黄帝四经》的圣人观体现为“圣人”处处与“天道”精神相契合,能使“天下可一”者才称之为“圣王”。
作者
祁涛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2,28,共5页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关键词
黄帝四经
老子
圣人观
圣人
圣王
君主
天道
法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20页.
2
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7-8页.
3
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4
张增田.
“道”何以“生法”——关于《黄老帛书》“道生法”命题的追问[J]
.管子学刊,2004(2):18-23.
被引量:11
5
关志国.
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12-15.
被引量:1
6
关志国.
论黄老学的“一”与“法”[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29-32.
被引量:3
7
知水.
关于“黄帝之言”的两个问题[J]
.管子学刊,2000(1):38-4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仓修良.
《越绝书》是一部地方史[J]
.历史研究,1990(4):145-148.
被引量:6
2
陆建华.
《黄帝四经》─—黄老道学的奠基之作[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3):74-79.
被引量:5
3
刘笑敢.
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J]
.哲学研究,1985(6):59-65.
被引量:11
4
唐兰.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兼论其与汉初儒法斗争的关系[J]
.考古学报,1975(1):7-38.
被引量:122
5
杨向奎.
五行说的起源及其演变(中国哲学史纲中之一章)[J]
.文史哲,1955(11):37-44.
被引量:7
6
杨向奎.
论《吕刑》[J]
.管子学刊,1990(2):39-41.
被引量:10
7
李增.
《管子》法思想[J]
.管子学刊,2001(1):5-21.
被引量:12
8
张永和.
“灋”义探源[J]
.法学研究,2005,27(3):141-151.
被引量:19
9
裘锡圭.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后佚书与“道法家”--兼论(心术上)(白心)为慎到田骈作品.中国哲学,1980.
10
李增.帛书(黄帝四经)道生法思想之研究.哲学与文化,(5).
共引文献
21
1
袁承维.
“循名责实”和“刑德相养”:论《黄帝四经》中无为治术的两大原则和实践[J]
.原道,2024(1):255-268.
2
蓝光喜,魏佐国.
黄老治国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3):30-34.
被引量:4
3
关志国.
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12-15.
被引量:1
4
胡火金.
《管子》“时”观初探[J]
.管子学刊,2007(4):9-12.
被引量:1
5
余金枝.
浅论黄老之学与田齐法家思想[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7-7.
6
傅有德.
希伯来先知与儒家圣人比较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9(6):20-30.
被引量:10
7
张海英,张松辉.
先秦道家的天人感应思想[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3):26-32.
被引量:1
8
王中江.
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思想世界新视野(下)[J]
.学术月刊,2012,44(10):37-45.
被引量:3
9
李笑岩.
先秦黄帝之学的产生和流传[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48-53.
被引量:2
10
张海英.
论先秦道家天命观的特点[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4):12-17.
1
曹峰.
先秦道家的“无名”与“有名”[J]
.思想与文化,2015(2):85-96.
被引量:1
2
修建军.
“黄老之学”新论[J]
.管子学刊,1992(2):49-54.
被引量:3
3
奚亚丽.
从《帛书〈黄帝四经〉》人格理论看道家人格思想的双重整合[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1):106-110.
4
许建良.
《黄帝四经》因循思想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8):1-5.
被引量:3
5
陈鼓应.
早期儒家的道家化[J]
.中州学刊,1995(2):59-61.
被引量:4
6
李学勤.
《管子·心术》等篇的再考察[J]
.管子学刊,1991(1):12-16.
被引量:12
7
赵景飞.
《鹖冠子》研究述评[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1-7.
8
张运华.
汉代黄老之学的核心──《黄帝四经》[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2):57-62.
被引量:1
9
陈鼓应.
帛书《系辞》和帛书《黄帝四经》[J]
.周易研究,1993(4):1-8.
被引量:3
10
陈鼓应.
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下篇)[J]
.中国文化研究,1995(3):1-10.
被引量:6
历史教学问题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