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浙江省H市三类罪犯减刑、假释问题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三类罪犯减刑、假释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对H市减刑、假释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三类罪犯减刑、假释中存在岗位分配不透明,计分考核不规范,提请材料不真实,比例限制不公平,审判监督不到位,检察监督不同步等问题,亟需从检察监督信息化、同步化、专业化等角度加以规制和完善。
作者
陈雷
机构地区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23,共8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三类罪犯
减刑
假释
检察监督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6.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2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54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19
1
http://news.dahe.cn/2014/01-18/102608614.html,2014年7月22日访问.
2
陈瑞华.
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中国法院“司法行政化”现象的重新考察[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4):134-143.
被引量:47
3
王志祥,敦宁.
论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完善[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22(3):5-13.
被引量:7
4
付磊.
减刑程序之模式化检视[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8(3):113-122.
被引量:7
5
刘天响.
减刑、假释开庭审理形式化之检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1):70-74.
被引量:17
6
黄学武.
刑事庭审的形式化及克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6-49.
被引量:3
7
尚爱国.
论检察机关对刑罚变更执行的同步监督[J]
.人民检察,2005(07X):50-52.
被引量:13
8
赵晓凌、徐建、张庆立."检察机关减刑假释同步监督程序构建",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3期.
9
周伟.
刑事执行检察的若干问题[J]
.人民检察,2013(24):31-35.
被引量:11
10
张雪妲.
刑罚执行监督权的立法完善[J]
.法学,2006(8):148-152.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92
1
宗雄信.
也谈减刑权的运作[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2(1):25-27.
被引量:2
2
陈瑞华.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三个传统[J]
.东方法学,2008(1):23-30.
被引量:17
3
龙宗智.
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J]
.中国法学,1998(4):88-98.
被引量:42
4
贺卫方.
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97(6):116-129.
被引量:278
5
吴建平,牛正良.
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胡耀光等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之透视[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4):48-52.
被引量:11
6
朱伟临.
报应·矫正与假释权利[J]
.现代法学,1995,17(6):70-71.
被引量:7
7
蒋惠岭.
法院组织法修改与司法制度改革论丛之九──审判活动行政化之弊害分析[J]
.人民司法,1995(9):32-34.
被引量:10
8
谢小剑.
论我国减刑、假释审理程序的正当化——从诉讼法学的角度[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4):41-44.
被引量:6
9
陈卫东,郝银钟.
我国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J]
.法学研究,2000,22(4):101-115.
被引量:72
10
杨国章.
论减刑假释监督[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5):80-85.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54
1
葛琳.
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履职模式变革观察[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3):65-76.
被引量:1
2
王禄生.
我国司法改革的内卷化风险及其治理[J]
.法商研究,2022,39(3):16-29.
被引量:16
3
张瑞.
避险:多重逻辑下的法官司法行为[J]
.法律和政治科学,2021(2):71-103.
4
张卫平.
民事执行基本原则:构成要求与体系——以《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制定为中心[J]
.北方法学,2023,17(1):5-16.
被引量:15
5
检察机关派出机构体制研究课题组,许发民.
监所派出检察机构体制理性审视与完善构想[J]
.中国检察官,2010(9):33-35.
被引量:5
6
许可.
卡多佐的法律世界——兼论实用主义审判的真与伪[J]
.人大法律评论,2010(1):163-183.
被引量:1
7
孙英.
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与长远之计[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5,31(2):34-39.
被引量:6
8
张雪妲,华肖.
刑罚变更执行的检察监督[J]
.法学,2007(8):135-139.
被引量:10
9
吴占英,耿光明.
论监狱行刑检察监督的现实困境及进路[J]
.甘肃社会科学,2008(1):45-47.
被引量:6
10
刘一敉.
试论自由刑执行监督机制的完善[J]
.法制与经济,2007,16(12S):51-53.
同被引文献
81
1
张永强.
终身监禁死刑替代功能的立法反思[J]
.现代法学,2020,42(2):194-209.
被引量:11
2
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
.中外法学,1997,9(2):69-77.
被引量:245
3
孙存德,赵芳芳,宋红伟.
建立健全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检察监督保障机制孙存德[J]
.人民检察,2014(6):26-29.
被引量:1
4
袁其国,周伟,刘颖,陈梦琪.
《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解读[J]
.人民检察,2014,0(17):22-25.
被引量:3
5
黄京平.
终身监禁的法律定位与司法适用[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4):97-102.
被引量:120
6
马进保.
减刑假释权归属问题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1):68-72.
被引量:14
7
杨正万.
被害人参与减刑假释程序思考[J]
.政治与法律,2002(4):43-47.
被引量:14
8
王立君.
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分析[J]
.法学杂志,2006,27(2):35-40.
被引量:18
9
钱叶六.
论中国罚金刑的改革与完善——以探寻罚金刑执行难之解决方案为视角[J]
.法学论坛,2006,21(4):27-31.
被引量:24
10
李夏.
论财产刑执行的检察监督机制的完善[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68-7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8
1
徐剑.
减刑刑事政策实证研究——基于减幅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的分析[J]
.刑事法评论,2019(1):542-557.
2
曾娇艳.
减刑制度研究综述[J]
.中国监狱学刊,2020(6):55-59.
3
李自民,王晓景.
关于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15,23(7):21-27.
被引量:9
4
吴一帆.
略论减刑、假释检察监督的同步化[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2):76-79.
5
曾娇艳.
减刑、假释腐败风险的制度防范[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9,31(5):37-44.
被引量:4
6
陈伟.
刑罚退出机制视域下减刑假释制度的体系完善[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4):28-46.
被引量:11
7
吴一澜.
预防刑视角下未成年罪犯减刑模式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6):72-74.
8
宋佳佳.
基于区块链的刑罚执行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J]
.法学(汉斯),2023,11(5):3407-3416.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代天钰,唐国峰.
回溯撤销减刑制度的法律进路——游离于立法与司法之间发生型减刑撤销问题探析[J]
.中国监狱学刊,2023,38(2):24-31.
被引量:1
2
蒋文军,柴冬梅,徐旭.
严重暴力犯罪罪犯假释监督案件办理要点及启示[J]
.中国检察官,2023(24):7-10.
3
王大春,余拥军,吴文星.
刑事交付执行及检察监督问题与破解[J]
.人民检察,2017(5):53-57.
被引量:1
4
余大伟.
服刑罪犯财产刑执行有关问题的实证研究[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6):53-57.
5
余大伟.
服刑罪犯财产刑执行之实践检视与路径优化[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30(5):87-93.
被引量:2
6
湖北省武汉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王建中.
财产刑执行监督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J]
.中国检察官,2018(5):64-67.
被引量:2
7
胡江,张雷.
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完善[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33(5):133-142.
被引量:3
8
熊皓,许韵.
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工作之检视[J]
.行政与法,2018(10):81-89.
被引量:3
9
方月丹.
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4):113-114.
10
苗慧.
社区矫正检察问题研究——以T市H区工作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35):103-105.
1
吴拥军,陈雷.
三类罪犯减刑、假释问题实证分析[J]
.中国检察官,2015(15):66-68.
被引量:1
2
张红林.
关于数罪并罚罪犯减刑问题的探讨[J]
.法制与经济,2011,20(24):50-50.
3
滕进娜.
如何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进行监督[J]
.中国检察官,1999(4):49-49.
4
李秀平.
减刑和假释被置于阳光之下[J]
.法律与生活,2012(13):5-5.
5
时娜.
鹿寨地区院:把好罪犯减刑、假释关[J]
.公诉人,2015(10):63-63.
6
邱秋景.
浅论罪犯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2):42-43.
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14,0(6):16-17.
8
张佩.
江西省洪城监狱规范提请罪犯减刑、假释工作[J]
.中国司法,2008(5):112-112.
9
徐龙.
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失衡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S1):97-99.
被引量:10
10
吴新中,吴新红.
对罪犯减刑、假释与执行罚金刑挂钩的思考[J]
.中国监狱学刊,2014,29(3):57-59.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