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视域下虚拟实践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伴随着信息科技与虚拟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在人类高新科技平台之上的虚拟实践引发了全社会实践方式甚至是带个哲学观的发展变化。因而梳理虚拟实践的相关哲学研究,不仅是在当前语境下推进对虚拟哲学进行进一步研究,也是对虚拟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准备。
作者
闵清
计毅波
机构地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9期232-233,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基金
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2010Q074)
关键词
虚拟实践
哲学
研究述评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周甄武.
虚拟实践:人类新的实践形式[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2):40-46.
被引量:31
2
王天思.
描述与实践: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当代科学视界[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7):7-13.
被引量:5
3
邬焜.
虚拟实在、自然实在与信息世界——与《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一文的作者讨论几个问题[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13-119.
被引量:7
4
杜楚源,李艺.
虚拟现实:新的实践领域[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1):59-63.
被引量:20
5
唐启良.
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反思——从“虚拟实践”的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2013(9):189-191.
被引量:3
6
黄勇.
虚拟实在与实在论[J]
.求是学刊,2005,32(1):28-36.
被引量:6
7
张怡.
虚拟现象的认识论解读[J]
.社会科学,2004(12):86-9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张怡.
虚拟实在论[J]
.哲学研究,2001(6):72-78.
被引量:47
2
周甄武.
数字鸿沟的多维透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7):54-57.
被引量:14
3
周甄武,余洁平.
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8-11.
被引量:8
4
王天思.
哲学研究中描述转向的语言哲学视域[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7):52-58.
被引量:2
5
[9](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6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James J. Gibson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9), p. 15.
8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
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3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63
1
刘茜,王展玉.
网络实践与传播噪音对用户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以红色文化认知为中介变量[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4):187-204.
被引量:3
2
李英姿.
近期有关“虚拟”问题研究的进展[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25(3):47-50.
3
明照凤.
“虚拟实践”的特征及哲学思考[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70-74.
被引量:1
4
彭列汉.
虚拟现实:认识的第三种形式[J]
.理论月刊,2003(2):63-65.
被引量:10
5
何保建.
论虚拟认识的本质[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14(4):79-81.
被引量:1
6
张明仓.
虚拟实践的本质探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34-38.
被引量:11
7
贺善侃.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依据[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9-14.
被引量:8
8
苏德超.
“我们没有生活在虚拟实在中”[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6):39-44.
被引量:3
9
杨红兵.
关系世界、心理世界与心理健康[J]
.东岳论丛,2007,28(4):193-194.
被引量:1
10
周甄武.
论人的虚拟性[J]
.东岳论丛,2007,28(5):141-14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
1
杨富斌.
虚拟实践的涵义、特征与功能[J]
.社科纵横,2004,19(1):100-103.
被引量:8
2
周甄武.
虚拟实践:人类新的实践形式[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2):40-46.
被引量:31
3
张竑.
虚拟实践的哲学透视[J]
.天府新论,2018(2):15-2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庞永红,李小风.
虚拟实践与虚拟实践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
.理论观察,2017(4):23-27.
被引量:1
2
廖莉.
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实践探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形态[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20):239-24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胡丽娟.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6):52-54.
被引量:4
1
余蕾.
关于虚拟实在本质的认识论研究述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3-4.
2
乔翔.
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2-24.
3
李超元.
“虚拟哲学”研究述评[J]
.天津社会科学,2002(5):48-51.
被引量:3
4
范增钍.
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
.甘肃理论学刊,2004(1):78-81.
被引量:2
5
桑明,杨冬梅.
数字化时代哲学的发展前景[J]
.探索,2001(6):64-66.
被引量:5
6
牛俊伟.
关于虚拟世界的哲学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7-18.
7
范增钍.
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
.资料通讯,2004(2):36-39.
8
佛日.
大乘根本加行论[J]
.法音,1992(9):3-10.
被引量:1
9
南海.
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对虚拟哲学的理解[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1):9-11.
被引量:5
10
谭希培,金雪芬.
现实与可能之间的主体间性——虚拟哲学四题[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586-590.
被引量:5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