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竹刻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留青竹刻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是刻竹与书画相结合的产物。留青竹刻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不断转型,常州留青竹刻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对于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叶澜
裴海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3期63-65,共3页
Fine Arts
基金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民间美术"(项目号J10118540025)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留青竹刻
传承
保护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J]
.吉林政报,2008,0(12):11-39.
被引量:4
2
钱凯一.
浅谈中国竹刻艺术的流变与传承——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13(9):37-38.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上海博物馆.竹刻,刻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
2
徐华铛.中国竹刻竹雕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
陶继明.海上绝技:嘉定竹刻艺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4
燕小明;陶继明.嘉定竹刻[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5
叶瑜荪.竹刻技艺[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10
1
张燕.
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会船节的开发现状[J]
.现代营销(下),2011(6):289-289.
被引量:1
2
张孟.
留青竹刻的艺术特色演变及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2016,0(7):125-126.
3
周君颖,李洁.
着意重趣 细致逼真——论常州留青竹刻风格[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24(1):46-49.
4
林文轩.
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研究[J]
.大观(论坛),2018,0(1):50-51.
5
胡洁,黄平.
常州留青竹刻大家徐、白两派艺术风格比较[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9,0(4):151-152.
被引量:1
6
高英.
留青竹刻的历史与传承[J]
.天工,2019,0(12):8-9.
7
樊洋,卿磊.
银深处见花——非遗银花丝的历史相续与时代创新[J]
.艺苑,2024(2):88-92.
8
涂心睿,赵文娟,陈红,尚莉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竹工艺[J]
.世界竹藤通讯,2024,22(4):97-103.
9
洪莱.
以刀代笔——浅谈竹刻的书画艺术[J]
.美术教育研究,2015,0(2):45-45.
10
胡凤岐.
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形式初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4):68-6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张玉萍,李世国.
基于羌笛形态和文化内涵的灯具创新设计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12,25(2):117-121.
被引量:5
2
张犇.
常州留青竹刻艺术性分析[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11):55-57.
被引量:4
3
钱凯一.
浅谈中国竹刻艺术的流变与传承——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13(9):37-38.
被引量:9
4
李琳.
世界进入特权时代[J]
.魅力中国,2014(1):380-380.
被引量:1
5
卞证.
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研究[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5(11):133-134.
被引量:7
6
邵晨霞.
家族传承保护“非遗”的职教路径研究--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J]
.职教论坛,2016,32(29):86-88.
被引量:9
7
卞证.
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的传承及保护[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3):41-41.
被引量:5
8
周君颖,李洁,张笑然,张妍.
网络时代常州留青竹刻的保护与传承[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12):112-115.
被引量:5
9
钱凯一.
常州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高职院校美育文化建设中的传承应用研究[J]
.美术文献,2018,0(3):142-143.
被引量:4
10
黄静雅,林惠群.
浅谈莆田留青竹刻的价值与保护传承[J]
.艺苑,2018,0(6):105-10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林文轩.
常州留青竹刻中的“黑白灰”研究[J]
.大观(论坛),2018,0(1):50-51.
2
刘思阳,邢丽梅,吴俊毅.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的新媒介传播初探[J]
.新丝路(下旬),2019,0(14):154-155.
3
高英.
留青竹刻的历史与传承[J]
.天工,2019,0(12):8-9.
4
陈娟,姚江.
从留青竹刻的文化内涵到其衍生品的创新设计[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0(12):37-38.
被引量:3
5
李鸣楼,王运奇.
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传承的职教路径研究[J]
.戏剧之家,2021(8):185-186.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姜楠,李耿.
青筠留韵-常州留青竹刻的美学特色及其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宝玉石,2023(4):34-41.
2
陈良,武晏好,朱晓娟.
“文化双创”引领高校非遗文创开发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创新——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J]
.江苏商论,2024(2):108-112.
被引量:2
3
尤昕怡,赵慧宁.
建筑材料视角下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创新[J]
.美与时代(城市),2024(4):21-23.
1
彭仁.
竹木双绝 德艺双馨——记中国民间工艺家徐秉言[J]
.钟山风雨,2001,0(3):58-60.
被引量:1
2
卞证.
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特征研究[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5(11):133-134.
被引量:7
3
彭仁.
一位著名工艺家的自我塑造——读《徐秉方刻竹人生》[J]
.钟山风雨,2005,0(2):60-64.
4
周周,王宠,徐秉方.
“留青竹刻”技近乎道[J]
.大美术,2005,0(9):94-96.
5
彭仁.
海内留青第一家[J]
.钟山风雨,2000(1):56-60.
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