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设节约型中小学校,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以实际行动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具有节约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公民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校园行动,提高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2010年1月,北京市教委、发改委、住建委联合下发了《北京市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为了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需要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切实担负起各级各类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价等诸多职能。评价环节是节约型学校创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考核评价工作,既可以完成市教委布置的先进校、示范校评选推荐任务,又可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争先创优、互相学习的舆论氛围。通州区教委遵循建立评价机构、完善评价制度、细化评价标准、进行相关培训、组织学校自评、实地深入考察、确定最终结果、总结表彰等步骤,深入细致地做好节能减排学校建设的评价工作,促进全区中小学校节约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在2010、2011、2012年连续3年的北京市百所节约型示范学校评选中,通州区共有26所学校获此殊荣,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笔者认为,成绩的取得,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与基层学校的通力协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寻找到了一条“节约型学校”建设过程中科学评估的路径。评价路径的科学性,需要构建起科学的评价框架,更需要形成科学的评价运行机制。
出处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第6期68-71,共4页
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创建国家实验区为载体
整体推进通州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