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新品种西农211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农211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玉米杂交新品种,201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3023。介绍了西农2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作者
孙建红
机构地区
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种业导刊》
2015年第4期19-20,共2页
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
关键词
玉米
西农211
特征特性
栽培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王振华,鲁晓民,张新,张前进,魏昕.
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育种目标浅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1-3.
被引量:60
2
叶献伟.
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趋势及种业发展对策[J]
.种业导刊,2014(12):8-11.
被引量:9
3
车天瑞.
夏玉米缺素症状及防治措施[J]
.种业导刊,2014(8):15-16.
被引量:1
4
李威,邢志娟.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6):77-77.
被引量:9
5
邢付德,卢河山.
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4(7):7-8.
被引量:4
6
朱巧梅.
中禾8号玉米品种麦后直播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4(7):11-13.
被引量:4
7
王向阳,冀天会,孙晓娟,朱卫红,刘京宝,夏来坤.
河南省夏玉米主栽品种抗旱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4):36-39.
被引量:13
8
孙玉华.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蠡玉37农艺性状的影响[J]
.种业导刊,2014(4):9-11.
被引量:4
9
王利强.
先玉335和郑单958在东北、华北的表现及玉米发展趋势[J]
.种业导刊,2014(4):24-26.
被引量:7
10
江黎明,李月梅,周银华.
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4(7):21-22.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65
1
李文阁,邵连存.
对我国目前玉米育种目标的思考[J]
.玉米科学,2005,13(z1):7-8.
被引量:25
2
王振华,张新,唐保军,张前进.
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5(5):16-17.
被引量:7
3
王秀枝,陈锦,孙治华,门果桃.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32(6):17-18.
被引量:13
4
刘桂茹,张荣芝,卢建祥,谷俊涛.
小麦抗旱性遗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1996,12(4):34-35.
被引量:8
5
罗新宁,蔡淑珍.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农村科技,2006(5):14-14.
被引量:1
6
张文英,栗雨勤,杨国航,李运朝,马俊永,谢俊良,彭海成,卜俊周,李建兵.
夏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5):87-90.
被引量:18
7
栗雨勤,张文英,谢俊良,彭海成,李建兵,卜俊周.
主要作物新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与应用[J]
.华北农学报,2006,21(B11):29-33.
被引量:14
8
王统武.
农业机械化和玉米商业化育种[J]
.玉米科学,2006,14(B07):33-34.
被引量:16
9
赵延明,董树亭,宋希云,于文,吕文明.
玉米育种目标与生产机械化[J]
.山东农业科学,2007,39(4):24-26.
被引量:16
10
洪美萍,郑继成.
超甜玉米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11-112.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1
1
闫海霞,付家锋,柳家友,吴伟华,袁刘正,赵月强,朱世蝶,于蕾.
漯单系列玉米种的选育方法与发展对策[J]
.中国种业,2013(S1):1-3.
2
李爱生,侯有良,卢保红,魏荣业,张广峰,杜如珊.
从先玉335成功应用得到的育种启示[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6):590-592.
被引量:23
3
周敏,陈雅丽,蔡建峰.
濉溪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219-219.
4
吴晋源,侯有良,卢保红,魏荣业,张广峰,杜如姗,钟改荣.
先玉335应用对我国玉米产业技术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3):304-306.
被引量:12
5
王恒亮,葛玉红,苏旺苍,鲁传涛,吴仁海,高新菊,张永超.
不同缓解处理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缓解效果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1):81-85.
被引量:11
6
侯有良,钟改荣,卢保红,魏荣业,杜如珊,张广峰.
对中国玉米生产中良种良法机械化协调发展的思考[J]
.农学学报,2014,4(6):13-16.
被引量:7
7
崔俊明,张红艳,卢道文,牛永锋,芦连勇,孙海潮,王海莉,董文恒,宋俊乔,成明锁.
适宜机械化玉米遗传育种目标性状系列研究——玉米杂交种不同熟期果穗含水量及苞叶特性测试[J]
.农业科技通讯,2014(7):185-189.
被引量:4
8
潘虎林.
不同浓度不同温度沼液对花椒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4(7):190-191.
被引量:3
9
桑利民,孙瑞臣,王殿清,张学敏,苑凤瑞,王建国.
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升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推广效果[J]
.中国种业,2014(9):11-14.
10
夏来坤,刘京宝,乔江方,黄璐,朱卫红,李川,王璞,陶洪斌.
不同底墒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66-71.
被引量:5
1
杨金慧,袁公选,吴全明,牛军斗,康建恩,王莉.
玉米新品种陕单2001的选育[J]
.作物杂志,2008(3):83-83.
2
张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雕塑作品选登[J]
.编辑之友,2017(9).
3
李龙凤.
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配套技术[J]
.种子科技,1992(5):37-37.
4
郭珍,王宏,赵佃贤.
采用综合技术提高玉米杂交种子质量[J]
.作物杂志,1995(1):40-40.
被引量:1
5
惠安堂.
油菜新品种“陕油0913”通过审定[J]
.农村百事通,2012(15):11-11.
6
张荣琦,陈春环,吉万全.
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西农509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
.种子,2013,32(3):105-106.
被引量:3
7
卜晓第.
怎样提高玉米杂交制种质量[J]
.甘肃农村科技,1996(3):38-39.
8
我国杂交小麦育种研究获新成果[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9):102-102.
9
桑强,李方华.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要点[J]
.河北农业科技,2008(22):39-39.
10
席千祥.
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田种子纯度的研究[J]
.种子世界,1989(5):23-23.
种业导刊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