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技术型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写作教学改革与研究——以锦城学院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高校写作教学的弊端有目共睹,写作教学边缘化,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不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更不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和认可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写作教学唯有进行改革,革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作者
刘莹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出处
《写作》
2015年第5期9-12,共4页
Writing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实证研究"(15SB0328)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写作教学
教学改革
学院
文科
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
高层次人才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韩景连.
写作教学的“大写作观”[J]
.写作,2004,3(1):17-18.
被引量:10
2
胡国威.
素质教育目标下的高校写作教学改革[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157-160.
被引量:5
3
邹璐,于亮.
高校写作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1):38-4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赵静.
写作教学的实用化倾向——国外写作教学的启示之一[J]
.教育学报,1998(11):26-28.
被引量:7
2
李白坚.
21世纪写作教学展望[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86-90.
被引量:2
3
韩啸.
论网络化的高校写作教学[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144-145.
被引量:5
4
王强模.论当代写作学建构诸要素.写作,1988,.
5
鲁西.高校写作课可操作性训练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6
邢海珍.
大学写作的尴尬身份与教学突破[J]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3):121-124.
被引量:10
7
张杰.
沉默:激情的衰竭——对大学生写作障碍的一点思考[J]
.写作,2001,0(6):20-2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3
1
郝学华.
大写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回顾和反思[J]
.社科纵横,2008,23(7):105-107.
被引量:12
2
张国浩.
任职教育背景下公文写作教学改革[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2(7):155-158.
3
黄艾榕,张江艳.
对“应用写作”实施动态教学——兼谈人文精神的渗透[J]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3):55-57.
被引量:3
4
程细权.
高校分层写作教学的依据、内涵及实施[J]
.写作,2009(8):16-19.
5
陈如毅.
论提高高校写作教学实效的策略[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6):62-64.
被引量:1
6
潘连根,王静义,李佩仑.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1):1-4.
被引量:23
7
张丽芬.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5):119-122.
被引量:2
8
杨永贵,许兴阳,胡家琼.
“降升式”教学模式在写作课教改中的运用研究——“降升式”教学模式的可操控性[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6(6):63-67.
被引量:1
9
张晶晶.
现代多媒体视野下大学写作教学问题的思考[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0(2):126-127.
10
肖捷飞.
学生仿真实训平台与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以锦城学院为例[J]
.写作,2015,0(9):14-18.
被引量:1
1
李英姿,李斌.
新世纪高师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相关问题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9S):154-154.
2
熊伟.
做好跨世纪文科人才的培养工作[J]
.设计艺术研究,1998(4):28-29.
3
徐兆仁.
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7):22-24.
被引量:23
4
方涛.
论高校文科教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性[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4(2):34-38.
5
娄延常.
21世纪文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特征[J]
.中国高教研究,2001(6):25-27.
6
吴秀明,戴燕.
文科人才培养规格与本、硕、博关系的处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27-31.
被引量:10
7
徐晓杰.
普通话教学、测试与新世纪文科人才的培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3):130-132.
8
张文和.
立足实际开拓前进[J]
.高等建筑教育,1995,31(4):50-52.
9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学质量工程[J]
.当代文坛,2010(5).
10
高尚刚,刘卫东.
21世纪初河南省高校文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20-23.
被引量:2
写作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