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模式得到国内外高校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介绍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试点实践效果。
作者
周杭霞
雷凌
刘砚秋
陈燕敏
机构地区
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系
出处
《计算机教育》
2015年第8期16-17,39,共3页
Computer Education
基金
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172)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
教学模式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2
1
朱艳敏,陈超.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8):62-63.
被引量:24
2
王学渊.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在经济思想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10(8):43-46.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相丽驰,许志强.
大众化背景下大班级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的分析[J]
.辽宁教育研究,2005(11):66-67.
被引量:4
2
大卫·W·约翰逊,等.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陈智罡,方跃峰,李继芳.
合作性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2):136-138.
被引量:2
4
郑长娟,吴丽娟,蒋晓光,王新刚,鞠芳辉.
基于问题的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课程中的应用——以《市场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6):141-145.
被引量:5
5
贝洪俊.
合作性教学的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索——以浙江万里学院《财务会计学》教学为例[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1):102-105.
被引量:13
6
舒晓.
刑法分论课程合作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1):106-109.
被引量:1
7
唐先锋.
“民法学3”课程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1):110-113.
被引量:1
8
刘君兰.
美国教师“合作性教学”教育实习模式浅析[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9(3):70-72.
被引量:5
9
陈棣沭,韩婧.
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
.教育科学,2009,25(6):76-81.
被引量:36
10
熊伟.
课堂合作性教学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3):39-3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
1
马竹书.
农业院校经济学说史教学初探[J]
.甘肃科技,2012,28(6):90-91.
2
王娜.
高职院校“大班授课小班辅导”教学模式分析[J]
.消费导刊,2013(8):201-201.
3
刘伟,王伟,赵爽,刘雪娇,刘丹丹.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合作性教学模式实践与建议[J]
.现代企业教育,2014,0(22):419-419.
被引量:1
4
王茜,李娜,王松,徐兵,谢晖.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832-834.
被引量:1
5
贺建军,张维维.
基于多元互动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研究——以“政治学原理”课程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4):88-91.
被引量:8
6
王伟,刘伟,马晓峰,李敏静,范广慧.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实施[J]
.高师理科学刊,2015,35(5):67-69.
被引量:15
7
张安平,吕立,孙建强.
合作性教学模式在环境教育课中的实践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3(5):155-158.
8
许娇娜.
小班研论模式在外国文学课程中的灵活运用及效果——以《茶花女》的讨论课为例[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0(6):106-108.
9
黄建欢,张亚斌,祝树金.
小班讨论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效果——响应学生需求的视角[J]
.大学教育科学,2015(4):44-48.
被引量:14
10
乔雯,王雪.
《国际贸易》课程“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索[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3):124-12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2
1
王晓燕,叶大鹏.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建设问题——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
.教育与现代化,2008(2):15-20.
被引量:6
2
孙权 龚时雨等.美国马里兰大学可靠性工程教育的研究与借鉴.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3).
3
陶俊勇,任志乾,陈循.
美国马里兰大学可靠性工程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浅析[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51-53.
被引量:8
4
苏利捷.
“工程电磁场”课程改革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4):98-99.
被引量:3
5
洪宝林.
基于Bb教学平台进行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状态监控初探[J]
.人力资源管理,2010(9):41-42.
被引量:4
6
武红霞,刘竹丽.
机械专业“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
.机械管理开发,2011,26(2):168-169.
被引量:2
7
吴明赞.
“工程电磁场”课程的专题研究型教学模式[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8-10.
被引量:10
8
朱艳敏,陈超.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8):62-63.
被引量:24
9
邵龙潭,陈晓晖,马莹华,方玉梅,葛丽君,杨慧民.
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64-67.
被引量:39
10
黄忠保,杨怿.
计算机公共课分层网络化教学模式探讨——关于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的思考[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124-12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0
1
刘宇,凌丹,李彦锋.
探究式小班教学在“可靠性工程”课程的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5):2-5.
被引量:7
2
李廷,周永新,周乐.
基于专题研究性教学的高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二手车鉴定与评估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67-169.
被引量:1
3
陈燕敏.
C语言程序设计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10):85-87.
被引量:1
4
赵辉,祁伟,董亚则.
软件工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95-98.
被引量:3
5
耿姝,逯柳,王树芬.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9):50-53.
被引量:2
6
罗平,郑凌蔚,林伟杰,张启忠.
“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1):15-17.
被引量:6
7
雷凌.
基于SPOC模式的网络化分层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J]
.计算机时代,2018(12):99-102.
被引量:3
8
李敏,赵宏.
基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0(6):33-36.
被引量:3
9
笪林梅.
“Java程序设计”课程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知识经济,2020(11):179-180.
被引量:2
10
张天娇,姚怡.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2):179-18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印东艳,王英.
小班授课模式在老年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2023(5):143-145.
2
何远彬,吕强,沈磊,仲朝亮.
基于Matlab和Psim软件的电力电子课程项目驱动混合教学设计[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6):153-154.
被引量:2
3
刘琴.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软件工程,2017,20(3):57-59.
被引量:3
4
李伟春.
基于非参数检验在小班化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
.实验室科学,2017,20(5):139-141.
被引量:2
5
刘仰光,齐永安,宋党育.
地球科学双语课程综合教学改革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16(4):67-71.
6
张冉.
以注册电气工程师为导向的《工程电磁场》教学改革研究[J]
.电子测试,2019,30(4):137-138.
被引量:2
7
潘昱宏.
SPOC对W市大学生学习选择的影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242-242.
8
周雪芳,毕美华,杨国伟,胡淼.
“新工科”背景下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大众科技,2019,21(4):95-97.
被引量:4
9
万建香,封福育,齐亚伟,万春.
《计量经济学》SPOC运行与课堂翻转[J]
.金融教育研究,2019,32(4):75-80.
被引量:9
10
李翔,郭伟,吕强,丁杰雄.
“工程制图”课程探究式小班教学模式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17(4):73-77.
被引量:3
1
刘娜,陈晓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交流”的实践与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0(8):45-47.
被引量:1
2
张伟.
小班讨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独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7):181-183.
被引量:2
3
张伟.
独立学院思政课小班讨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2):80-81.
被引量:1
4
李茜,陈东琼.
“中班上课、小班讨论”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专题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97-99.
被引量:2
5
何艳红.
高校思想政治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15,0(15):32-33.
6
蒋笃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想课堂的建构——论“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课堂教学改革[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0(8):23-24.
被引量:6
7
王飞.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
.经济师,2012(2):131-132.
8
陶奇志.
关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2.
9
李希江,吴凡.
任职教育中“小班讨论制”探微[J]
.继续教育,2009,23(10):53-54.
10
顾土东.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下的小班讨论刍议[J]
.时代教育,2015,0(23):181-181.
计算机教育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