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文化的四种类型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文化总是以不同的面相呈现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展示方式,呈现为不同的面相。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它表现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知识型、价值型、制度型、风俗型。四种类型以各自的方式和途径涵养着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
林国标
机构地区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出处
《湖湘论坛》
CSSCI
2015年第2期5-13,共9页
Huxiang Forum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话语互动及整合机制研究>[编号:14JD62]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类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响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877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2
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42.
4
郑师渠.
近代的文化危机、文化重建与民族复兴[J]
.近代史研究,2014(4):26-32.
被引量:22
5
杨耕.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N].人民日报,2003-08-26.
6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干春松.儒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宋鲁郑.
中国创造新的制度文明[J]
.红旗文稿,2013(22):4-9.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J]
.历史研究,1996(2):5-25.
被引量:42
2
《国粹学报叙》[J].国粹学报,.
3
王拭编.《严复集》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89页.
4
贺麟.《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见《文化与人生》,第21页.
5
贺麟.《学术与政治》[A].杨东平编.《大学精神》[C].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149页.
6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A]..《饮冰室合集》第9册[C].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页.
7
邓实.《国学保存会小集叙》[J].国粹学报,.
8
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载于《哲学与文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4—5页。
9
冯友兰.《中国现代民族运动之总动向》..《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1-392页.
10
胡秋原.《中国文化复兴论》.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4卷.15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共引文献
1877
1
常益敏.
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8):68-70.
2
包心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J]
.山东社会科学,2004(7):9-17.
被引量:14
3
王建国.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抗战中的运用[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75-77.
4
陈方明,耿步健.
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再思考[J]
.理论探讨,2002(4):86-87.
5
马九福,郭荣华,吴红英.
试论妥协存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8):74-78.
被引量:2
6
李微.
干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4(5):105-108.
7
佟德志.
从革命的法制到依法治国——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选择与政治文明建设[J]
.求实,2004(10):65-67.
被引量:3
8
江宏龙.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视角下的实践功能及其内在实现过程[J]
.社会科学家,2005,20(1):179-182.
9
唐德中,袁虹.
继承和创新——论中共第一、二代领导集体对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发展[J]
.理论探讨,2002(2):86-88.
10
郝立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境遇及其原因与对策[J]
.东岳论丛,2005,26(1):55-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0
1
周华,赵晓霞.
试论传统文化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
.求实,2010(S2):6-8.
被引量:4
2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1).
3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
4
刘梦溪.对文化传统的敬意与温情[N].中国教育报,2005-12-01(7).
5
[德]伽达默尔.诠释学I:真理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26.
6
邱庆山.
论语言词汇与民族文化的镜像关系[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0):73-76.
被引量:5
7
徐剑雄.
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1(6):79-82.
被引量:9
8
刘红英.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云梦学刊,2010,31(6):49-52.
被引量:5
9
罗小松,汪荣有.
传统儒学普及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借鉴与启示[J]
.红河学院学报,2011,9(5):22-25.
被引量:2
10
葛荣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思考[J]
.唐都学刊,1996,12(3):2-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林国标.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大众化一体化发展[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33-40.
2
刘函池.
201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2(3):87-96.
被引量:1
3
刘燕.
词汇视角下看语言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J]
.语文建设,2015(10Z):80-8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何莲.
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评机制探析[J]
.活力,2018,0(24):60-60.
1
赵小华.
从大同思想对毛泽东、邓小平的不同影响看二者对富裕的理解[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34-37.
2
方啸天,王达山.
唯物史观的四种面相[J]
.理论界,2014(4):4-7.
3
李朝红.
用良好的学风涵养高尚的气质[J]
.社会主义论坛,2007(12):44-45.
4
王宝成.
关于人民政协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系的若干思考[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6-11.
5
佐人.
善良[J]
.党政论坛,2008(4):16-16.
6
汪勇.
阶层分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及应对[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4):10-13.
被引量:2
7
唐振南.
毛泽东、蔡和森建党的思想渊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11-16.
被引量:3
8
雷淑媛.
毛泽东的书信交往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J]
.兰台世界(上旬),2007(01S):59-60.
被引量:1
9
何坚东.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8):291-291.
10
林建公.
共产主义“幽灵”没有走——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J]
.探索,2008(2):119-120.
湖湘论坛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