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媒介变迁中的“童年”印记——读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围绕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梳理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童年"来源,结合媒介变迁史,重新反思"童年消逝说"在新媒介环境中的体现,试图唤起人们对童年文化的危机意识;并就现代媒介技术带来的"儿童成人化"、"成人儿童化"、"电视人"、"技术异化低龄化"等现象,给当下媒体、学校及家庭提出具体建议。
作者
魏冯
机构地区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新闻世界》
2015年第5期222-223,共2页
News World
关键词
媒介变迁
《童年的消逝》
分类号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尼尔·波兹曼著,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桑德拉·L·卡尔弗特著,张莉、杨帆译:《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M].商务印书馆,2007.
3
大卫·帕金翰著,张建中译:《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介时代成长》[M].华夏出版社.2005.
4
赵霞.
童年的消逝与现代文化的危机——新媒介环境下当代童年文化问题的再反思[J]
.学术月刊,2014,46(4):106-114.
被引量:26
5
曹晋,庄乾伟.
技术异化低龄化,儿童媒介素养亟须关注[J]
.上海教育,2013(20):38-3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5
1
谢诗思.
战争阴影下的儿童话语——论近年来匈牙利“二战”电影的创作倾向[J]
.当代电影,2017(10):88-92.
被引量:3
2
孙晴.
媒介变迁视角下的童年——以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为中心[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5):107-109.
被引量:2
3
云静,宋永琴,姜心怡.
少儿版《白蛇传》争议背后的媒介伦理解析[J]
.东南传播,2019(3):39-41.
4
李雪枫,李雅欣.
祛魅与再塑:奢侈品品牌传播中的“童心”元素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4):72-78.
被引量:3
5
冷田甜.
电子媒介对儿童信息世界的影响审视及回应路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9):17-21.
被引量:2
6
王佳鹏.
社会型构、媒介技术与耻感变迁——波兹曼和埃利亚斯之间的思想对话[J]
.新闻大学,2019,0(11):96-109.
被引量:5
7
巩蕴清.
生态学视角下媒介发展与童年文化的变迁[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65-68.
8
李思锐.
《乔乔的异想世界》:在童年的显现中书写童年的消逝[J]
.戏剧与影视评论,2020,0(3):86-93.
9
王清洋.
童书出版与童年文化设计的思考[J]
.少年儿童研究,2020(9):23-28.
被引量:1
10
李浛芃.
尼尔·波兹曼媒介环境学思想研究述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6):64-71.
同被引文献
4
1
王迎迎.
读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有感[J]
.传播与版权,2014(6):115-116.
被引量:1
2
赵冰清.
广告设计在儿童消费群体中的效应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7):133-136.
被引量:3
3
李爱萍.
探究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效应[J]
.经济师,2013(10):46-46.
被引量:1
4
曹钺,李泉南,杨为正.
论现代广告环境下童年的消逝[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7):87-8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高红红.
浅析电视广告对“童年”的消解及对策[J]
.东南传播,2016(10):124-126.
1
周国平.
渐行渐远的童年[J]
.中国新闻周刊,2005(14):68-68.
被引量:1
2
苑晓阳,孟昭岩.
电视的魔力:文化在娱乐之路渐行渐远——读《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有感[J]
.金田,2011(10):339-339.
3
王鑫.
尼尔·波斯曼的“技术垄断”批判[J]
.中国图书评论,2008,31(12):111-113.
4
祝师慧,丁衍.
童年 危机还是重生——对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辩证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1):242-243.
被引量:2
5
本期推荐书目[J]
.少年写作(小作家),2010(6):59-60.
6
李玮.
读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1):151-151.
被引量:3
7
成人化的儿童,儿童式的成人[J]
.影像视觉,2010(6):1-1.
8
李晓源.
从媒介变迁史看网络阅读[J]
.图书与情报,2010(5):117-121.
被引量:9
9
杜荣.
“儿童”与“成人”界限何在?——《童年的消逝》有感[J]
.商,2014,0(38):107-107.
10
马兰.
童年的消逝:媒介文化变迁中的“童年”[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11):191-192.
新闻世界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