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高粱》的叙事艺术和乡土性特征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红高粱》作为"新历史小说"具有战争叙事的开创性,它运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彼此时空交叉的叙事视角,通过鲜明的"红"的色彩美学的极度渲染,以及粗犷大气、不符合语法却又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呈现出浓郁的农村地域风格,传达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塑造出充满"红高粱"般野性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并对民族精神进行反思。
作者
李继林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7-90,共4页
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莫言
《红高粱》
民族精神
乡土性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贺玉庆,董正宇.
战争叙事的新变——论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J]
.创作与评论,2013(18):125-128.
被引量:3
2
CCTV.电视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M/CD].
3
王兆贵.色彩与情感[N].文汇报,2010-7-27(B1).
4
王英杰.
论莫言小说的红黄色调意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1):19-21.
被引量:2
5
谭学纯.
重读《红高粱》:战争修辞话语的另类书写[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4):100-10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张清华.
莫言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为例[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35-42.
被引量:72
2
杨义.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专题讨论)--历史记忆与21世纪的东亚学[J]
.河北学刊,2005,25(5):164-166.
被引量:25
3
荣格 成穷 王作虹译.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1..
4
马尔克斯,于娜译.百年孤独[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0.200-216.
5
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7
莫言.红高粱[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8
莫言.白狗秋千架[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9
金汉.中国当代小说史[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10
徐怀中.莫言论·序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共引文献
6
1
姚楠.
修辞学与文学批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46-49.
被引量:2
2
高万云.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J]
.当代修辞学,2011(1):86-95.
被引量:3
3
魏丽苹.
浅析电影《红高粱》中功能性人物的设置[J]
.电影文学,2014(7):90-91.
被引量:1
4
唐宏.
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红高粱》影视改编[J]
.电影文学,2015(8):80-84.
被引量:2
5
彭维.
“浓墨重彩”推动场面变形与结构流动——以评剧《红高粱》为例[J]
.戏曲研究,2019,0(2):73-87.
被引量:1
6
王俊虎,王晶.
“土匪”叙事视域中的《红高粱家族》与《逛山》比较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4):43-48.
同被引文献
9
1
皇甫晓涛.
从边缘到中心的多重跨越与探索——由《圣水湖畔》看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问题[J]
.中国电视,2005(7):22-24.
被引量:2
2
曾一果.
重建乡村社会的希望与危机——由《乡村爱情》系列故事谈起[J]
.中国电视,2012(7):25-30.
被引量:2
3
欧阳宏生,姜海,姚远铭.
21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创作的问题与反思[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0):72-76.
被引量:11
4
高竞男.
电影《焦裕禄》中焦裕禄的人物形象分析[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2(3):87-89.
被引量:2
5
杨全,许洪波.
《简爱》中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2(12):4-7.
被引量:3
6
赵丽莉.
梦里不知身是客——析赛珍珠《大地》中的“异乡人”写作[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71-73.
被引量:1
7
唐卓.
论农村题材影视剧的文学性与表演性[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10):100-103.
被引量:3
8
贾俊民.
王龙和白嘉轩:中华农业文明的最后一代精英——赛珍珠和陈忠实文化观念同质性研究[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5-6.
被引量:1
9
宣露,高君.
论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发展的良性互动[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643-64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唐卓.
期待视界下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332-336.
2
胡小婧.
《大地》三部曲与《红高粱》——跨文化视角下的“乡土中国”[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4):117-119.
1
方明光.
时空交叉构红楼[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2):98-101.
2
薛立芳.
从“合语”礼看《毛诗序》之来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79-81.
3
严晓驰.
论鲁迅《铸剑》的色彩美学和复仇主题[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70-73.
4
王欢.
《透明的红萝卜》的色彩美学[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8):42-43.
5
郭静.
浅析《小时代》的人物形象和色彩美学[J]
.芒种,2014,0(7):153-154.
6
邱月.
浅析电影中的色彩美学[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2):201-202.
被引量:2
7
黄维樑.
香港文学语言的“四合语”特色[J]
.学术月刊,2016,48(7):134-137.
被引量:2
8
李振祥.
革命道路的艺术写照——学习毛泽东诗词札记[J]
.三明学院学报,1994,12(S1):67-70.
9
李树军,蒋启荣.
宴飨赋诗与“合语”之礼[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32-34.
10
李秀萍.
色彩斑斓 意蕴深远——张承志色彩美学管窥[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1):7-8.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