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一项全球性的重要课题,昆虫的抗药性研究在新型农药的研制、昆虫的治理、监测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毒理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各种交叉学科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昆虫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的发展。基于此,对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简单探讨。
作者
祁欣
机构地区
河南省周口市人才交流中心
出处
《南方农业》
2015年第18期159-159,165,共2页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关键词
昆虫
抗药性
分子机制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1
侯静,刘青青,徐明良.
植物抗病毒侵染的分子机制[J]
.作物学报,2012,38(5):761-772.
被引量:12
2
陈达嵩,郑月琼.
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保护中的研究进展[J]
.湖北植保,2010(6):7-9.
被引量:7
3
王万能,全学军,肖崇刚.
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04-206.
被引量:19
4
任娜娜,谢苗,尤燕春,尤民生.
羧酸酯酶及其介导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进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3(4):337-344.
被引量:16
5
程鹏,曹银光,公茂庆.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昆虫抗药性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1):62-6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19
1
邱立红,王成菊,邱星辉,郑明奇,张文吉.
基因组学与昆虫抗药性研究[J]
.昆虫知识,2004,41(5):392-397.
被引量:11
2
滕达,李秀兰,公茂庆,马磊,陆洵蔚,孙艳,朱昌亮.
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CYP4家族新成员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2):65-67.
被引量:4
3
王万能,全学军,肖崇刚.
烟草内生细菌防治烟草黑胫病及促生作用研究[J]
.植物学通报,2005,22(4):426-431.
被引量:17
4
李秀兰,腾达,马磊,朱昌亮.
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CYP4E2r6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2):110-112.
被引量:4
5
夏正俊,顾本康,吴蔼民.
植物内生及根际土壤细菌诱导棉花对大丽轮枝菌抗性的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1996,12(1):7-10.
被引量:59
6
陈玉华,卫正国,李兵,王东,赵华强,沈卫德.
野桑蚕CYP305B1V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蚕业科学,2006,32(2):161-165.
被引量:7
7
李向东.
植物凝集素及其防卫作用[J]
.世界农业,1996(11):27-28.
被引量:6
8
刘士庄,叶杨,赵惠芳,蔡马.
棉花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1996,26(4):311-315.
被引量:12
9
公茂庆,顾燕,胡小邦,孙艳,李秀兰,马磊,孙立新,孙静,钱瑾,朱昌亮.
淡色库蚊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差异的鉴定[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1):62-66.
被引量:5
10
潘映红,张淑香,曹景萍,杨雪梅,张杰,尹蔚庄.
从掌叶半夏和半夏中发现对几种蚜虫有致死活性的蛋白[J]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2):94-94.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
48
1
赵方明,杨秋兰.
微山湖区韩庄镇淡色库蚊抗药性现状监测报告[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8).
2
布婷婷,周国英,刘君昂,邓小军,李石磊.
油茶内生细菌Y13对油茶抗性相关酶的诱导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12,39(3):285-286.
被引量:8
3
刘祥亮,周晓雷,何文斐,唐欣昀,姜程曦.
温莪术根际亲和性高效促生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4):121-127.
被引量:4
4
丁广洲,陈丽,陈连江,赵春雷,王希,张玉霜,刘娜,贾海伦,郭莹莹.
甜菜花叶病及种质资源抗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1):102-108.
被引量:2
5
孙卉,韦正乙,邢少辰.
作物抗逆转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2013,38(2):36-41.
被引量:2
6
黄晓丹,赵久旭,寇景轩,刘宏美,程鹏,公茂庆.
山东省东平湖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5):406-408.
被引量:19
7
牛瑞鹤,陈媛媛,殷培峰,郑必平,陈驰,谈建中.
果叶两用桑品种大10与SG01桑椹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J]
.中国蚕业,2013,34(4):18-22.
被引量:2
8
蔡茜茜,李巧玲,刘舒云,汪少芸.
植物凝集素研究与展望[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31(6):51-57.
被引量:12
9
吴晨阳,姚仪敏,邵平,王燚,汪志威,田小海.
外源硅减轻高温引起的杂交水稻结实降低[J]
.中国水稻科学,2014,28(1):71-77.
被引量:14
10
李艳,高宝嘉,陈连涛.
植物诱导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河北林果研究,2013,28(4):427-43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37
1
张红英,赤国彤,张金林.
昆虫解毒酶系与抗药性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193-195.
被引量:36
2
杨琼,王淑会,张文慧,杨田堂,刘永杰.
常用杀虫剂对异色瓢虫的毒力及其保护酶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15,42(2):258-263.
被引量:19
3
王小艺.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J]
.世界农药,2004,26(3):24-27.
被引量:42
4
戴奋奋.
简论我国施药技术的发展趋势[J]
.植物保护,2004,30(4):5-8.
被引量:43
5
潘道一,梁雪明.
农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的安全性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3):234-239.
被引量:9
6
穆兰芳,董双林,杨智化.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学报,2005,32(2):201-206.
被引量:12
7
胡聪,李蓓蓓,贺达汉,赵丽,马世谕.
低剂量吡虫啉对多异瓢虫捕食蚜虫及繁殖的影响[J]
.农业科学研究,2008,29(3):23-25.
被引量:12
8
朱福兴,王金信,刘峰,慕卫,张新.
瓢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J]
.昆虫学报,1998,41(4):359-365.
被引量:33
9
陈学新.
21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
.昆虫知识,2010,47(4):615-625.
被引量:84
10
张翼翾.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温室和室内天敌的影响[J]
.世界农药,2011,33(3):25-2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杨慧,蒋皓天,何恒果.
农药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物安全学报,2020,29(1):1-7.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刘飞雨,任怡静,金欣,郭美琪,李敏,潘丽娜.
多杀菌素对天敌昆虫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毒力评估[J]
.生物安全学报,2020,29(4):279-283.
被引量:1
2
段宇杰,何恒果,蒲德强,杨慧,陈琪,陆秋成.
七星瓢虫基础研究现状[J]
.生物安全学报,2021,30(1):20-28.
被引量:15
3
樊宗芳,宋洁蕾,桂富荣,和淑琪.
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毒力及其生理酶活性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2021,30(3):206-212.
被引量:21
4
陈柄润,马雪,侯国辉,羊河,刘春蕊,魏引弟,姚永生.
取食吡蚜酮及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捕食功能的影响[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21,33(3):48-54.
被引量:1
5
常静,李子奇,白琳,刘喆,董晓涵,孟瑞霞.
巴氏新小绥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的筛选及其抗性遗传方式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21,58(6):1409-1416.
被引量:3
6
张倩,成立新,温彩霞,常静,孟瑞霞,李海平,王振,戴桂香.
巴氏新小绥螨溴氰菊酯抗药性品系对常见药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种群参数分析[J]
.植物保护,2022,48(3):126-130.
被引量:2
7
魏杰,陈蓓蓓,何钰,陈迎丽,陈贵廷,廖朝选.
噻虫嗪和噻虫胺对鸟类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估[J]
.生物安全学报,2022,31(3):252-257.
被引量:2
8
李楠,马雯,洪波,王新谱.
银川地区4种苜蓿蓟马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J]
.农药,2022,61(9):687-692.
被引量:10
9
王帆,杨梅,陈章铭,杨桦,杨伟,黄琼.
3种生长调节剂对长足大竹象幼虫的毒力及相关酶活性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2,40(5):775-781.
被引量:3
10
孙莉,郑月琼,陈霞,陈达嵩,郑晨昕.
4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和对少毛钝绥螨的安全性评价[J]
.环境昆虫学报,2022,44(5):1333-1340.
被引量:6
1
陈明亮,陈大洲,胡兰香,吴小燕,熊焕金,肖叶青.
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16(4):15-19.
被引量:6
2
李再峰.
杀虫剂结构与昆虫抗药性[J]
.宁夏农学院学报,1994,15(1):71-75.
被引量:1
3
姜瑶,汪宝卿,袁振,解备涛,董顺旭,张海燕,段文学,王庆美,张立明.
甘薯耐旱性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5,47(8):137-142.
被引量:9
4
朱丕荣.
日趋严重的全球荒漠化[J]
.当代生态农业,2000,9(3):37-38.
5
李居上.
种植大豆前景广阔——种植东大大豆的综合分析[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12):27-27.
6
大豆耐逆分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J]
.农家致富顾问,2016,0(13):12-12.
7
大豆耐逆分子机制研究有新突破[J]
.农家致富,2016,0(17):19-19.
8
黄斌.
关于昆虫抗药性遗传机理的探讨[J]
.生物学杂志,1994,6(2):4-6.
9
孙颖.
防止品种的退化及良种的提纯复壮[J]
.科技风,2008(1):63-63.
被引量:2
10
华晶,摆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6(12S):15-15.
南方农业
2015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