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历史上气候变迁的时空差异性及其影响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历史上气候变迁的时空差异性及其影响余同元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不仅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差异性,同时由于两种差异性的交互运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本文试图勾勒出这种特点和影响的大致轮廓,以就教于方家同仁。一、时间差异性...
作者
余同元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气候变迁
时空差异性
地理环境
中国历史
历史地理学
经济重心
寒冷期
温暖期
空间差异性
时间差异性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0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150
1
袁道先.
岩溶作用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及其记录[J]
.科学通报,1995,40(13):1210-1213.
被引量:50
2
黄文娟,曾桂莲,杨磊,符德明,杨力,黄春国,黄文新,杨海莉,岑东明,段涛涛.
2008年湖北省丹江口市观音坪遗址发掘报告[J]
.江汉考古,2010(2):10-45.
被引量:9
3
肖友红,陆成秋,张君.
湖北郧县白鹤观遗址东周墓发掘简报[J]
.江汉考古,2010(3):20-32.
被引量:1
4
何玉红.
宋朝边防图书与情报控制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2004(4):92-96.
被引量:4
5
于志勇.
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浅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35-40.
被引量:8
6
赵文林.
从中国人口史看人口压力流动律[J]
.人口与经济,1985(1):38-43.
被引量:9
7
周伟.
商代后期殷墟气候探索[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1):185-196.
被引量:18
8
贾兰坡,张振标.
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中的动物群[J]
.文物,1977(6):41-49.
被引量:44
9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16
10
于希贤.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周期性与中国地震活动期问题的探讨[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2(4):147-16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于志勇.
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浅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35-40.
被引量:8
2
张美良,覃嘉铭,张会领,程海,林玉石,杨琰,艾思本,朱晓燕.
云南寻甸中全新世降温事件的石笋同位素记录[J]
.地球与环境,2005,33(2):16-22.
被引量:4
3
张美良,林玉石,朱晓燕,覃嘉铭,杨琰,罗贵荣.
云南宁蒗地区中全新世晚期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1):35-40.
被引量:23
4
杨永梅,杨改河,冯永忠,任广鑫.
毛乌素沙漠沙化过程探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9):103-108.
被引量:11
5
张会领,覃嘉铭,林玉石,蒲晓强,刘长华.
云南寻甸地区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化模式研究[J]
.热带地理,2009,29(6):515-519.
被引量:4
6
张会领,蒲晓强.
中全新世云南寻甸地区气候演化与冷干事件的石笋记录[J]
.地球学报,2011,32(1):95-100.
被引量:7
7
杨冬琴,刘波.
云南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综述[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23(4):106-111.
被引量:5
8
笪浩波,李想生.
生境的选择与楚文化的兴起[J]
.考古与文物,2012(1):35-42.
被引量:6
9
蓝勇.
中国地域方位话语嬗变与东亚大陆天地生背景[J]
.江汉论坛,2013(10):30-41.
被引量:1
10
刘桂华.
略论气候与季节变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2):25-29.
二级引证文献
65
1
何丽.
楚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启示[J]
.艺术博物馆,2022(5):81-87.
2
蒙吉军,朱利凯,毛熙彦.
近30年来毛乌素沙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多尺度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20(S1):54-66.
被引量:14
3
李娜,颜长珍.
毛乌素沙地现代人为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2015,35(2):487-492.
被引量:16
4
月泉.
2004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34-142.
5
杨永梅,杨改河,冯永忠,任广鑫.
毛乌素沙漠沙化过程探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9):103-108.
被引量:11
6
杜娟,赵景波.
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J]
.干旱区研究,2007,24(5):598-603.
被引量:15
7
谭亮成,安芷生,蔡演军,隆浩.
4.2ka BP气候事件在中国的降雨表现及其全球联系[J]
.地质论评,2008,54(1):94-104.
被引量:24
8
张威,穆克华,崔之久.
滇东北拱王山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3):20-25.
被引量:1
9
杨林海,周杰.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2):128-133.
被引量:11
10
刘林敬,萧家仪,华国荣,王光明,郝立贞,仝秀芳,徐时强.
南京牛头岗遗址植硅体分析及环境考古意义[J]
.古生物学报,2009,48(1):123-130.
被引量:4
1
杜亚然.
浅议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154-154.
2
刘秀琴,邱百爽.
网络教学中的学习监控探析[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5):41-43.
3
严奇岩.
论历史地理学在中学地理课中的渗透[J]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9,0(5):27-29.
4
孙焕胜.
谈谈小学生科学记录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5,0(52):160-160.
5
刘理.
教育历史地理研究刍议[J]
.云梦学刊,1998,19(1):48-50.
6
胡沧泽.
闽文化第十讲 福建教育[J]
.政协天地,2011(11):61-64.
7
王宏志,陈实,揭毅.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体系的统一构筑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92-94.
8
嵇振颉.
顾颉刚:苦心钻研造就跨界“文化超男”[J]
.初中生之友(学习号)(下),2016,0(11):4-7.
9
吴自兴.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小结教学及反思[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3):54-56.
10
彭武文,田景荣.
历代教育轴心南移及经济动因考察[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1):96-99.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