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佛家思想和史学观念共同作用下的《搜神记》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晋时佛教传播在我国呈蔓延之势,小说作为通俗文学样式,广受佛教影响,为中国小说的繁荣提供了动力。反之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小说常被鄙视,干宝以史家实录原则创作志怪小说,利于志怪故事地位的提高,调动创作积极性,但限制了其叙事和艺术手法,不利于想象的发挥。两股力量互相促进牵制,使《搜神记》达到中和之美,成为志怪小说的高峰。
作者
郭家嵘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7期124-126,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搜神记》
佛教
艺术表现方式
史学观念
实录精神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王厚琛,朱宝昌.庄子三篇疏解[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63.
2
杨伯峻,杨逢彬.论语注释·述而篇[M].长沙:岳麓书社,2000:63.
3
李瀚文,注.周易[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9.
4
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
干宝.[J] 搜神记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6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
35
1
尚永琪.
北朝胡人与佛教的传播[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2):135-142.
被引量:8
2
马洪良,周海燕.
魏晋南北朝的女工商业者[J]
.学术论坛,2006,29(11):178-180.
被引量:3
3
张和平.
说“■”[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3):101-106.
被引量:1
4
崔向荣,魏中林.
关于魏晋六朝诗歌学问化问题的思考[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0-36.
被引量:3
5
吕浩.
《篆隶万象名义》二题[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1-9.
被引量:3
6
郭丽平.
严羽论江淹拟古探析[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7(3):45-50.
7
李春艳,陈才训.
“春秋笔法”与唐代小说叙事谋略探微[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7(3):333-338.
8
刘军.
试论北魏明元帝的复位[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5-27.
被引量:4
9
刘俊喜.
北魏平城遗址陶瓦的初步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37-41.
被引量:1
10
李永贤,朱晓红.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作文课教学[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1):61-6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6
1
程蔷.
《搜神记》与民间自发宗教[J]
.民族艺术,2004(1):27-32.
被引量:1
2
李剑国.
二十卷本《搜神记》考[J]
.文献,2000(4):56-81.
被引量:7
3
梁莉.
《搜神记》中的“死而复生”故事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05(31):130-131.
被引量:4
4
李剑锋.
《搜神记》中的鬼故事[J]
.民俗研究,1999(4):39-42.
被引量:5
5
屈慧青.
《搜神记》和神人相恋范式的定型[J]
.中国文学研究,1999(2):28-31.
被引量:6
6
范宁.
关于《搜神记》[J]
.文学评论,1964(1):86-92.
被引量:6
7
广大.
关于《搜神记》的几种传本[J]
.敦煌学辑刊,1990(2):59-59.
被引量:2
8
林桦.
《搜神记》时间副词探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302-303.
被引量:1
9
阙雯雯.
《搜神记》中的人妖婚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377-377.
被引量:2
10
崔达送.
从三种《搜神记》的语言比较看敦煌本的语料价值[J]
.敦煌研究,2004(4):45-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张薇薇.
《搜神记》的主要版本流传及研究概览[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4-67.
被引量:1
2
谭旭东,张杏莲.
《搜神记》中“死而复生”故事的文学价值论析[J]
.关东学刊,2020(1):69-8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杨林夕,罗河生.
论《搜神记》的开篇方式[J]
.新余学院学报,2021,26(2):63-69.
2
梁利玲.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再发现之《搜神记》初探[J]
.今古文创,2021(44):19-20.
1
李杨,昌切,孙绍振,南帆,徐岱,郑家建,毛丹武.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观念笔谈[J]
.文学评论,2001(2):5-7.
被引量:46
2
马伯庸.
灰姑娘的原型[J]
.青年博览,2014,0(17):34-34.
3
鄔文玲.
讀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札記[J]
.国学学刊,2015(4):13-17.
4
张春红.
《拾遗记》创作的史学化特征[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1):187-195.
5
梁向阳.
应以怎样的姿态研究“当代散文”[J]
.甘肃社会科学,2007(5):191-194.
被引量:1
6
赵德坤.
“诗史互证”的文化语境溯源[J]
.北方论丛,2010(3):1-5.
被引量:2
7
田惠刚.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前苏联当代诗歌的三大艺术特征[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4,14(1):0045-0051.
8
王渊.
论文学与音乐之相同点[J]
.文学教育,2011(24):142-142.
9
尚继武.
史学视界批评的内涵特征及原旨探求[J]
.文艺评论,2012(6):120-125.
被引量:2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