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颈性眩晕指由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是学术争论的重点。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后将其定义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其理论基础是椎动脉受钩椎关节等增生骨赘的机械性压迫导致其管径狭窄或梗阻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然而,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该观点已受到明显质疑[1],而围绕颈交感神经因素的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对临床现象的解释显得更为合理,因而受到广泛认同。该观点认为颈交感神经受颈椎疾患的刺激而兴奋,
出处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5年第5期247-249,共3页
Research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