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在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常规定期体检的婴幼儿9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母孕期贫血史、孕周、出生体重、辅食添加情况及饮食习惯等问卷调查(获家长知情同意),收集定期体检资料,包括6个月、1周岁、2周岁和3周岁的血常规结果,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总检出率为13.85%;贫血率按年龄分,6月龄为16.31%,1周岁为8.11%,2周岁为2.75%,3周岁为1.27%;随着年龄增加,贫血率明显下降。单因素分析中:6-12月龄段,辅食添加及时组贫血率为10.47%,不及时组为2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7周组的贫血率为36.00%,孕周≥37周组贫血率为11.28%,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组贫血率为29.47%,非低出生体重组贫血率为1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孕期有贫血史组贫血率为34.09%,母无孕期贫血史组贫血率为1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周岁年龄段,偏食挑食组贫血率为38.67%,均衡饮食组贫血率为8.86%(62/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出生体重低、母孕期贫血史、不及时添加辅食及偏食挑食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在6月龄高发;6-12月龄段,早产、低出生体重、母孕期贫血史和不及时添加辅食是其贫血的高危因素;2-3周岁,儿童偏食挑食是贫血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应加强孕产妇围生期保健和营养,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婴儿期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幼儿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降低贫血率发生;加强儿童系统保健,定期检查,对贫血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儿童生存质量。
出处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年第12期36-37,共2页
Chinese Primary Health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