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银叶杜鹃组织培养抑制褐变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3年生银叶杜鹃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培养条件、培养基质以及抗褐化剂等对银叶杜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旺盛季节选取幼嫩组织作为外植体的褐变程度较轻,适宜的培养条件能显著减轻褐变;在培养基中添加0.5g/L活性炭,能有效抑制银叶杜鹃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培养物能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
李俊强
林利华
机构地区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系
出处
《现代园艺》
2015年第24期9-10,共2页
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关键词
银叶杜鹃
组织培养
褐变
分类号
S685.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1
邱璐,梁晓华,黄静,陈凯,周银燕,杨启国,郑才智.
杜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17-1719.
被引量:10
2
潘梅,王景飞,黄赛,吕德任,戚华莎,符瑞侃.
淮山组织培养抑制褐变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57-59.
被引量:8
3
周权男,姜泽海,李哲,黄天带,孙爱花,华玉伟,黄华孙.
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J]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9):53-56.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马兰珍,韦立秀,薛鹰,黄宝灵,吕成群.
杂交松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灭菌方法[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21(1):37-39.
被引量:12
2
王梅,汤浩茹,刘淑芳,刘祥林,李靖.
抗生素对草莓内生菌的抑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06-607.
被引量:15
3
唐君,赵冬兰,张允刚.
NAA和几种细胞分裂素对怀山药离体快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83-85.
被引量:13
4
冯金玲,陈辉,杨志坚,陈世品.
锥栗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和选择[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1):22-25.
被引量:25
5
蔡建荣.
山药茎节间部组织培养及移栽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08-109.
被引量:9
6
陈泽雄,娄娟.
成年态柑橘茎段离体培养污染率控制方法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58-3359.
被引量:9
7
李健,宋晓平,刘海隆,杨柳絮.
正交试验优选南方红豆杉外植体的消毒方案[J]
.林业实用技术,2006(9):14-15.
被引量:4
8
段延碧,郭华春.
山药(Dioscorea opposite)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B09):59-62.
被引量:6
9
许红梅.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及防止措施[J]
.北方园艺,2006(6):148-149.
被引量:19
10
王红娟,王天亮,白自伟,徐艳霞,李明军.
激素配比对怀山药不同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2):73-74.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28
1
汤桂钧,覃娟.
高山杜鹃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J]
.北方园艺,2009(3):114-116.
被引量:8
2
郭秀莲,张正银,王晓东,樊哲仁,白洁,陈放.
杜鹃花组织培养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129-2131.
被引量:6
3
梁巧玲,赵鹏.
西洋杜鹃组织培养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2):58-59.
被引量:4
4
陈凌艳,徐芬,郑宇,陈礼光,荣俊冬,郑郁善.
西洋杜鹃快繁增殖培养技术[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3):252-255.
被引量:3
5
曲文静,李青,刘燕.
芍药组织培养中地下芽污染的克服[J]
.植物研究,2014,34(4):524-528.
被引量:6
6
陈建梅,王钊宇,张立娜,徐曼,袁园,张克中,王杰,崔金腾.
基于ITS条形码技术分析北京云蒙山杜鹃花属遗传多样性[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43-48.
被引量:5
7
王洪振,陈徐,黄二冲,程军,周晓馥,刘春明,金太成.
玉米种子消毒条件的优化及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4):91-94.
被引量:5
8
李俊强,林利华.
银叶杜鹃组织培养中污染控制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59-159.
被引量:2
9
周亚辉.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6(5):117-118.
被引量:12
10
张春梅,闫芳,陈杰昌,白鹏.
甘肃武威薄皮核桃茎尖组织培养中防褐变措施的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6,30(3):43-4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1
1
周俊辉,周家容,曾浩森,王国彬,祝展平.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抗褐化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2000,27(z1):481-486.
被引量:121
2
叶梅,王伯初,段传人.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04,15(4):426-428.
被引量:27
3
李冬杰,张进献,魏景芳,李世杰.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培养中褐化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1):95-98.
被引量:32
4
李晓红,肖宜安,龙婉婉,胡文海,吴杨.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云锦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1):17-20.
被引量:15
5
汤绍虎,孙敏,周启贵,李道高,刘加.
降低“雪青”梨的外植体褐化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2):230-233.
被引量:7
6
章铁,汪莹.
大别山山核桃组培中防褐变措施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5,23(1):21-23.
被引量:23
7
李艳菊,陶加洪,王兰珍,久岛繁.
元宝枫组织培养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104-107.
被引量:29
8
孙学蕙,隋艳华,邱德文.
大果木姜子油对麻醉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0):622-624.
被引量:23
9
彭东辉.
脑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4):313-317.
被引量:15
10
谢丽霞,杜建伟,李海杰,吴芷君.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现象及解决途径[J]
.垦殖与稻作,2006(1):61-62.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
1
肖小君,罗潼,王芳.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现象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20-24.
被引量:23
2
梁格林,刘济明,武梦瑶,刘欢,唐子燕.
米槁组织培养不定芽发生与继代增殖[J]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9):1552-1558.
被引量:1
3
陈俪心,杨旭,李鹤,袁丛军,龙海燕,戴晓勇,杨成华,杨永松.
梵净山黔东银叶杜鹃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初步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2022(2):24-30.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黄志伟,曹剑,张凤龙,谢必武.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中山杉组培无菌体系的建立[J]
.西部林业科学,2019,48(4):33-38.
被引量:3
2
吴雅露,王颖,陈梦涛,应鹏飞,蒋玉蓉,陆国权.
彩叶芋组织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3):31-36.
被引量:4
3
吉训志,秦晓威,胡丽松,王晓阳,李付鹏,郝朝运.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J]
.热带农业科学,2019,39(4):33-40.
被引量:30
4
谢云巧,宁玲,李小红,陈华飞,廖良宇,赵掛东.
朱樱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热带林业,2019,47(3):25-28.
被引量:2
5
王秋水,刘春苹,沈海龙,杨玲,刘洋,谢添伊,程雪,张鹏.
抗褐化剂对水曲柳成熟胚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47(11):32-37.
被引量:2
6
薛棪.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方法[J]
.福建茶叶,2019,41(12):3-4.
被引量:3
7
曹剑,黄志伟.
毛叶木姜子组织培养中无菌苗建立的初探[J]
.种子,2020,39(1):146-151.
被引量:4
8
沈海龙,王秋水,刘洋,刘春苹,杨玲,张鹏.
BA和NAA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未成熟胚子叶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2020,18(4):1266-1273.
被引量:2
9
田学辉,黄弄璋,曾庆豪,彭友林.
园林乡土树种——柞木(Xylosma racemosum)扦插技术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2(2):60-64.
被引量:1
10
刘德浩,陈智涛,邓仿东,王少东,舒夏竺,黄竞中,廖文莉.
苦郎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20,49(4):550-554.
被引量:2
1
陈雪莲,徐六一,姜春武.
黄连木组织培养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974-975.
被引量:7
2
姚丽娟,徐晓薇,林绍生,陈中林,陈义增.
洋兰组培快繁褐变抑制因子探讨[J]
.北方园艺,2006(4):162-163.
被引量:9
3
王文静,王鹏,左金淼.
鸢尾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58-6859.
被引量:6
4
李芸瑛,余淦新,梁廉.
适当浓度的调节剂和活性炭对粉蕉组培的影响[J]
.肇庆学院学报,2001,22(2):48-50.
被引量:3
5
冯岩岩,王庆国.
热激处理抑制牛蒡鲜切片褐变的研究[J]
.园艺学报,2012,39(11):2258-2264.
被引量:13
6
章铁,汪莹.
大别山山核桃组培中防褐变措施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5,23(1):21-23.
被引量:23
7
张华云,王善广,都风华.
莱阳茌梨贮藏中果实褐变研究[J]
.中国果品研究,1994,14(3):6-7.
被引量:1
8
周音,张建军,殷丽青.
复合抗氧化剂对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组织培养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2013,29(2):14-16.
被引量:4
9
及华,关军锋,窦世娟,孙玉龙,冯云霄,安永芳.
采后赞皇大枣不同包装处理的生理生化性状差异[J]
.果树学报,2004,21(6):540-543.
被引量:8
10
贾文君,何金银,徐步前.
臭氧处理对草菇保鲜效果的影响[J]
.保鲜与加工,2006,6(6):15-18.
被引量:19
现代园艺
2015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