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归自然 构建和谐——生态文学批评视域下的威廉·福克纳小说主题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态文学批评是将以地球及其生态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探讨文学与环境的关系。福克纳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践踏了环境,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平衡,不仅破坏了美国南方的农业文明,更使人类社会陷入生态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中。
作者
李艾红
机构地区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0期59-60,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013JK0295)
关键词
福克纳
自然和谐
生态文学批评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朱振武,杨瑞红.
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5):109-122.
被引量:9
2
[美]威廉·福克纳.去吧,摩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
陶洁选编,福克纳作品精粹[C].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缑广飞.
碧空双星 交相辉映——《熊》与《老人与海》比较研究[J]
.社科纵横,2006,21(11):115-116.
被引量:1
2
北京国际福克纳研讨会综述[J]
.国外文学,1998(3):127-129.
被引量:3
3
朱叶.
道德与美的探索—《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主题与风格初探[J]
.外国语,1986,9(4):72-76.
被引量:4
4
蓝仁哲.
第三届福克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外语学院召开[J]
.当代外国文学,2004,25(3):169-169.
被引量:6
5
刘小勇.
艾米利和思嘉的精神世界审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5-38.
被引量:1
6
胡英,刘洊波.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远大前程》叙事比较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9-43.
被引量:8
7
朱振武.
福克纳对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105-110.
被引量:2
8
朱振武.
福克纳创作的人类忧患意识[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36-42.
被引量:4
9
陆薇.
“应用之妙,在于一心”:《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与《金锁记》叙事策略的比较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2):17-22.
被引量:2
10
卢国荣.
海明威、福克纳的“狩猎道德”与生态关怀[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4):43-4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9
1
池大红.
论福克纳创作中的贵族神话[J]
.北方论丛,2007(1):57-60.
2
蒋江婷.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9):59-60.
3
卓云侨.
丑陋与救赎——从阿多诺的否定美学视角看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
.武夷学院学报,2018,37(11):47-51.
被引量:1
4
黄安琪.
福克纳短篇小说中水火意象的圣经原型[J]
.戏剧之家,2019,0(26):197-198.
5
刘敏杰.
《一枝给埃米莉的玫瑰》的文学魅力解读[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2):25-28.
6
赵国锋.
论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中的“实存”书写[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6):90-95.
7
阴湙萌.
小说《艾莉》中文版译介爬梳及重译价值[J]
.衡水学院学报,2023,25(2):101-104.
8
张鹏飞.
重审“福克纳的神话”:论《烧马棚》中的伦理选择与伦理反讽[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2):56-62.
9
夏万碧.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探析[J]
.作家,2013,0(04X):49-50.
1
汤燕伟.
死亡与复活——解读艾略特的《荒原》[J]
.黑河学刊,2013(2):31-31.
2
刘勇刚.
云间诗派诗学的盲点与新变[J]
.中国韵文学刊,2010,24(3):17-20.
被引量:1
3
轩弦,拒绝长大.
步行街双重危机[J]
.青少年文学,2007(1):47-55.
4
王衡.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焦虑——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历史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危机[J]
.文艺评论,2010(5):13-16.
被引量:2
5
陶洁.
只要你身边的树木[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07,0(3):54-54.
6
韩晗.
论“当代中国文学”的危机及其出路——以文学传播媒介为视角的学术考察[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98-103.
被引量:1
7
罗晶.
《白噪音》中的双重危机[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4):80-83.
8
刘国清.
社会历史语境下的生态思想建构——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9-74.
被引量:5
9
陶涛.
危机重重的小世界——戴维·洛奇《小世界》主题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7):128-130.
10
汪树东.
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J]
.俄罗斯文艺,2011(4):50-56.
被引量:1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