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中,重技能轻创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改变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现有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计,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作者
赵琳
机构地区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3-34,共2页
Journal of Taiyu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能力
对策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邓小妮.
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J]
.职教论坛,2007,23(08S):19-21.
被引量:3
2
贺学贵.
论师范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世界教育信息,2007,20(7):32-34.
被引量:1
3
周玉芬.
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看高职教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
.中国高教研究,2005(3):58-6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朱永新,杨树兵.
创新教育论纲[J]
.教育研究,1999,20(8):8-15.
被引量:457
2
龙志鹤.
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高教探索,2006(3):60-61.
被引量:15
3
常伟.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08-110.
被引量:8
4
屠莲芳.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06(12):162-166.
被引量:12
5
.教基[2001]6号.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base/gaozhongjy/02.htm,.
6
蔡克勇.
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持续创新人才[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1):14-21.
被引量:119
7
刘树仁.
试论研究性学习[J]
.教育科学研究,2001(5):11-14.
被引量:39
8
许婕.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98-99.
被引量:5
9
岳晓东.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被引量:406
10
李泽宇.
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2):14-1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
1
朱艳霞.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研究[J]
.艺术教育,2007(2):34-35.
被引量:4
2
胡方霞.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1):88-92.
被引量:8
3
王志坚.
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8):14-15.
被引量:1
4
朱建军,刘蓓.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研究性实践环节改革的探讨[J]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2):100-103.
被引量:3
5
董英华.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设置热引发的思考——以广州高职院校为例[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39-41.
被引量:1
6
刘秀敏.
论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方法及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1(30):87-88.
被引量:9
7
徐天南.
高校学生社团中研究性学习及其应用研究[J]
.南方论刊,2012(5):107-108.
8
李运萍.
高职院校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0(5):46-51.
被引量:3
9
叶雷锋.
研究性学习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5):170-171.
10
刘泓,叶雷锋.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现代商业,2013(34):266-267.
同被引文献
18
1
雷久相.
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
.教育与职业,2006(5):20-22.
被引量:93
2
张志祥.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07(23):23-25.
被引量:8
3
于学甫,房磊.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3): 36-38.
4
陈亚君.从“设计比赛”看大学生的创新与培养[J].科技信息,2008,(30):625.
5
梁国胜.向总理建言为高职把脉[N].中国青年报,2011-02-28(11).
6
池毅男.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科学教育论坛.(266).
7
蔡志恩,温天山.
高职职业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积淀[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4):124-126.
被引量:35
8
吴兴富.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3):98-100.
被引量:23
9
罗胡英,徐雅玲,王丽君.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6):102-103.
被引量:2
10
张惠典.
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7):15-17.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4
1
王福海.
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26(4):3-5.
被引量:4
2
苗勇,徐瑾.
论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
.职教论坛,2013,29(29):14-16.
被引量:2
3
任静,袁永辉,王卓.
基于校企融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
.河北企业,2018,0(12):151-152.
4
李绍峰,沙苗苗,冉治霖,相会强.
学业导师制:高职院校环保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
.科教导刊,2015(9):59-60 10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任培华.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6):97-99.
被引量:1
2
温静.
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44-46.
被引量:2
3
孙宇飞.
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
.中国成人教育,2018(7):43-46.
被引量:8
4
温静.
以学科竞赛为平台 推动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8-9.
5
钟继敏,梁柱.
基于校企共赢机制的高职建筑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广西教育,2020(7):109-111.
6
任培华.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探索[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5,0(4):17-20.
被引量:1
1
宋江洪,陈理.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需求的回应[J]
.继续教育,2007,21(2):26-28.
被引量:3
2
王殿元.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探究[J]
.时代教育,2013(9):199-199.
被引量:1
3
王洪国.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23-25.
被引量:2
4
胡旭晖.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5(3):60-61.
被引量:73
5
田杰.
我国高职人文教育问题的研究[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5,0(2):22-25.
6
黄鸿裕.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5):215-215.
被引量:2
7
胡旭晖.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05(6):18-19.
被引量:29
8
康乐林.
我院人文课程设置及教学亟待改革[J]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1):8-9.
被引量:1
9
裴祥静,颜辉盛.
“服务育人”职业教育新理念的内涵与特点[J]
.广东教育(职教),2013(9):15-17.
被引量:1
10
金红.
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09(2):129-129.
被引量: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