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千枚岩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unnel support of great deformation in press phyllit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基于朱家山隧道工程特点,针对千枚岩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难题,展开详细研究,提出了"刚柔并剂"的支护结构设计思路,确定了以加长系统锚杆、加强锁脚及钢架强度等为重点的支护参数,阐述了千枚岩隧道的施工要点,并着重对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控制标准、地下水超前探测和及时排放、大拱脚设计及可能出现的大变形和高应力等技术关键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
倪冰玉
机构地区
中铁隧道集团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建筑机械化》
2016年第2期59-62,共4页
C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
关键词
隧道
千枚岩
大变形
支护
分类号
U455.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周艺,何川,邹育麟,汪波.
破碎千枚岩隧道施工工法比选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3):537-548.
被引量:25
2
周乾刚,方俊波.
乌鞘岭隧道岭脊段控制千枚岩大变形快速施工[J]
.隧道建设,2007,27(4):43-47.
被引量:26
3
张继奎,方俊波.
高地应力千枚岩大变形隧道支护参数试验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05,22(5):66-70.
被引量:18
4
宋嘉辉.
高地应力千枚岩地层隧道大变形控制措施探讨[J]
.施工技术,2012,41(7):90-92.
被引量:8
5
杨松,曾忠,刘保健.
对杜家山千枚岩公路隧道施工经验的深思[J]
.价值工程,2014,33(29):124-125.
被引量:1
6
张锋,柴峰,徐飞萍.
隧道软弱千枚岩大变形原因分析及施工对策[J]
.科技信息,2010(15):296-298.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皇甫明,孔恒,王梦恕,姚海波.
核心土留设对隧道工作面稳定性的影响[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3):521-525.
被引量:57
2
蔡景献,张继奎,方俊波.
高地应力千枚岩大变形隧道支护参数试验研究[J]
.隧道建设,2005,25(B06):21-24.
被引量:8
3
姚显春,李宁,陈蕴生.
隧洞中全长粘结式锚杆的受力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3):2272-2276.
被引量:78
4
马华天.
乌鞘岭隧道深埋软弱千枚岩变形控制施工技术[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B06):320-322.
被引量:7
5
张宇,王刚,汪涛.
乌鞘岭隧道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地段结构验证试验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06,43(5):38-44.
被引量:6
6
[2]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复杂应力条件下施工综合技术研究研究报告[R].河南洛阳: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2006.
7
周乾刚,方俊波.
乌鞘岭隧道岭脊段控制千枚岩大变形快速施工[J]
.隧道建设,2007,27(4):43-47.
被引量:26
8
方俊波.《乌鞘岭隧道岭脊段复杂应力变形控制技术研究》阶段报告[R].洛阳:中铁隧道集团,2004(10).64-68.
9
余朝阳.炭质千枚岩大变形地层中大断面引水隧洞支护方法[J].施工技术,2011年6月.
10
广甘高速勘察设计报告.四川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12.
共引文献
74
1
林永贵,王恩莹.
侧压力系数与地应力水平对软弱围岩隧道衬砌的力学行为分析[J]
.广东建材,2007,30(11):117-119.
被引量:2
2
王雨.
高地应力下岩体的破坏特征分析[J]
.山西建筑,2009,35(8):119-120.
被引量:2
3
史振宇.
包家山特长隧道富水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J]
.隧道建设,2009,29(1):72-75.
被引量:21
4
汪洋,王晓睿,唐雄俊,李强,张炜,王元汉.
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大变形数值模拟[J]
.中外公路,2009,29(5):200-203.
被引量:7
5
熊江陵,李建华.
膏溶角砾岩地层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技术[J]
.隧道建设,2010,30(1):44-47.
被引量:6
6
张文强,王庆林,李建伟,高攀.
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J]
.隧道建设,2010,30(2):157-161.
被引量:52
7
叶康慨.
木寨岭隧道大坪有轨斜井施工大变形段分析及处理技术[J]
.隧道建设,2010,30(2):190-194.
被引量:12
8
豆小天,徐双永.
高地应力千枚岩地层斜井进正洞岔口地段施工技术[J]
.隧道建设,2010,30(2):206-211.
被引量:5
9
李红军,刘成禹,李云.
锚注联合支护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10,27(7):1-5.
被引量:7
10
武建广.
木寨岭隧道软岩段大变形原因分析及对策[J]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2):199-202.
被引量:9
1
刘国庆.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做时机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13,50(2):84-93.
被引量:30
2
蔡鹏宏,肖望成.
千枚岩大变形隧道施工工艺探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8(11):65-67.
被引量:2
3
李忠.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关键技术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11(4):120-121.
4
苟彪.
乌鞘岭隧道F7断层施工回顾与问题探讨[J]
.建筑机械化,2005,26(11):63-66.
被引量:1
5
何艳维.
浅谈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上旬),2015(52):280-282.
被引量:1
6
宇朝旭.
陕鄂界隧道千枚岩地质灾害的处理[J]
.山西建筑,2011,37(13):166-168.
被引量:1
7
刘营.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J]
.铁道标准设计,2005,25(9):75-77.
被引量:10
8
刘强.
新蜀河隧道挤压性炭质片岩大变形成因与对策[J]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4):186-188.
9
苟彪,项志敏,张松柏,彭万平.
F_7断层挤压性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J]
.铁道标准设计,2005,25(9):37-40.
被引量:6
10
王明胜.
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台阶法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分析[J]
.隧道建设,2009,29(S2):24-28.
被引量:7
建筑机械化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