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校企合作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意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关键因素、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法等方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
作者
姜国峰
机构地区
聊城市技师学院
出处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年第4期93-93,95,共2页
Enterprise Reform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技能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7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2
1
蔡天作,蔡冬根.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与对策[J]
.成才之路,2015,0(7):34-35.
被引量:4
2
石勇,石固欧,路宗强.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模式研究及问题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08S):268-269.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陈少华,张立.
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若干思考[J]
.教育学术月刊,2007(11):50-51.
被引量:18
2
于长东.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典型模式及借鉴[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4):37-43.
被引量:24
3
石丽敏.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被引量:163
4
姜立之.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职业时空,2009,5(11):56-57.
被引量:20
5
洪贞银.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58-63.
被引量:374
6
董焕和,蔺树亮.
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J]
.职业,2009,0(2X):38-39.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0
1
何淼.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研究[J]
.科技创业家,2013(21).
2
何晓春,周艳春.
高职“四方联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8,22(1):33-36.
被引量:6
3
周艳春.
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185-186.
被引量:3
4
蔡健,钱剑林,王薇,华景清.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农业科技管理,2008,27(4):52-53.
被引量:26
5
李明军.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体会[J]
.职业教育研究,2009(2):148-149.
被引量:2
6
高智华.
依托企业资源推进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
.职业时空,2009,5(12):16-17.
被引量:5
7
徐其航,王宏.
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讨[J]
.广西轻工业,2010,26(6):133-134.
被引量:6
8
季诚钧,樊丰富.
改变合作培养人才中的“校热企冷”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2):56-57.
被引量:31
9
郭玉琳,齐灵芝,施亚萍.
胃液氨测定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2):63-64.
被引量:1
10
张玉华.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的探究与实践[J]
.装备制造技术,2012(7):228-230.
同被引文献
28
1
周韫颖.
浅谈企校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途径[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374-374.
被引量:1
2
江荧,戴晓东,喻丕珠,朱强.
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2):12-13.
被引量:8
3
陈启强,陆辉,王志刚,王天霞,吕家兵.
民营企业引进开发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J]
.技术与市场,2011,18(5):195-195.
被引量:2
4
梁浩文.
基于能力本位重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4):235-236.
被引量:1
5
龙陵英.
校企合作 互惠共融 有效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探索建立适应新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31):42-47.
被引量:3
6
常青,张立.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江西现代技师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2,28(17):81-82.
被引量:9
7
喻忠恩,姚楚英.
职业教育的“形而下”回归——读王川《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J]
.职教通讯,2012(25):5-8.
被引量:1
8
王仁志,温够萍,蒋景春.
模具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就业的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11):69-72.
被引量:11
9
于含,李辉,黄永平.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问题及改进措施[J]
.教育与职业,2014(23):34-35.
被引量:16
10
潘伟男,邓水秀,张燕琴,吕毅,肖秀春,张云坤,郑冲.
基于校企合作的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J]
.继续教育,2014,28(9):35-36.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7
1
储慧清.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研究[J]
.纳税,2018,12(28):230-230.
被引量:1
2
王伟然,谭斐,陈伟,薛文涛,宦键,谭延良.
论当代本科生的入学困境及其解决办法[J]
.科教文汇,2017,0(20):120-121.
3
张俊,孙肖霞,翟崇琳.
基于能力培养的模具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视界,2017(23):26-27.
4
陈慧,韩忠培,陈瑶.
论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19,0(16):44-47.
被引量:29
5
刘妍.
校企合作范式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76-79.
被引量:1
6
陈蓉,张翼.
厦门高职院校校企互嵌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20(29):43-44.
7
弓毅.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18(9Z):47-4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陈艳茜,刘省波.
论高职保险类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效性[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9(6):1-7.
2
沈婷.
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
.科幻画报,2019,0(11):226-226.
被引量:3
3
邓露露.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反思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20,0(5):58-59.
被引量:1
4
史可可,董显辉,冯国艳.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养及其实现路径[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132-136.
被引量:1
5
陶科.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4):118-120.
被引量:6
6
杨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支撑研究[J]
.安徽科技,2019(1):36-38.
被引量:3
7
邢雯.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及发展路径[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3):91-92.
被引量:3
8
杨艺,宋杨川子.
巴渝竹枝乐舞考证分析[J]
.艺术大观,2019,0(4):224-224.
9
钟毓华.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
.福建茶叶,2019,41(9):94-95.
被引量:2
10
郭其涛,冷帅.
校企联合培养中的过程控制与问题研究[J]
.活力,2019,0(20):241-241.
1
王莉,孙旭.
吉林省高技能人才现状及培养体系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2):42-44.
被引量:1
2
张轶.
主体性教育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8):388-389.
3
黄雄健,廖抒华,陈坤.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6):20-20.
被引量:1
4
杨立华,李玮琳.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河南科技,2015,34(22).
被引量:1
5
蒋璐璐.
大学生创意、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四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
.时代金融,2015(17).
被引量:4
6
马慧敏.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2,32(12):12-14.
被引量:68
7
冉春秋,崔玉波,董玉瑛.
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4):75-76.
被引量:11
8
张卫东.
论“812”工学结合导向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
.职业教育研究,2008(4):58-60.
被引量:3
9
张祺午.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示范基地先行[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4):52-57.
10
胡化广,张振铭,骆梦迪.
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167-168.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