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四个认同”内在作用关系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四个认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着丰富的内涵,又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其内涵及内在作用关系是有效开展"四个认同"教育的前提。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能够从历史的维度形成对个人情感归属的心理确认,起着关键性的核心作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能够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形成对命运共同体的心理确认,起着感情纽带的作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能够从文化形成的角度形成对共有精神家园的心理确认,起着精神支撑的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能够从理想的层面形成对共同奋斗目标的心理确认,起着价值引导的作用。建立在历史认同基础上的"四个认同"是最有效的认同,也是持久和牢固的认同。
作者 巴玉玺
出处 《社科纵横》 2016年第5期14-19,共6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基金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思政专项)"十年来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与创新研究"(14ZNS0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53

  • 1王仲孚.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J].历史教学问题,2001(1):64-67. 被引量:14
  • 2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37页.
  • 3黄万盛.革命不是原罪[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4[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 5徐梵澄.徐梵澄随笔:古典重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6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王凌云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7卜正民等.《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第2页.
  • 8《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 9[德]扬一维尔纳·米勒.《另一个国度:德国知识分子、两德统一及民族认同》,马俊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第358页.
  • 10[加]卜正民等.《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陈城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共引文献543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