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抗倒伏栽培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业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而玉米种植则是我国农业种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在日常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倒伏问题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在分析玉米倒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玉米抗倒伏的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
作者
吴清贵
机构地区
贵州省思南县瓮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农技服务》
2016年第5期81-81,共1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玉米种植
抗倒伏
影响因素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徐丽娜,黄收兵,陈刚,陶洪斌,王璞.
玉米抗倒伏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12(1):5-8.
被引量:25
2
廖忠玲.玉米抗倒伏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2014(18):32.
3
郭伟华,王辉.
玉米抗倒伏栽培技术改进措施的深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0):180-180.
被引量:2
4
王恒亮,吴仁海,朱昆,张永超,张玉聚,孙建伟.
玉米倒伏成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1-5.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刘根齐,郭乐群,蒋其鳌,赵世民,刘春光.
DC复合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抗倒伏作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85-188.
被引量:16
2
孙世贤,顾慰连,戴俊英.
密度对玉米倒伏及其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9,20(4):413-416.
被引量:111
3
佟屏亚.
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1995,15(5):1-5.
被引量:56
4
孙世贤,戴俊英,顾慰连.
氮、磷、钾肥对玉米倒伏及其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8-33.
被引量:92
5
丛艳君,黄瑞冬,许文娟,王进军,丛志坚.
中耕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研究——Ⅰ.中耕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5,13(3):94-97.
被引量:11
6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2005,31(5):63-65.
被引量:100
7
宋朝玉,张继余,张清霞,陈希群,李祥云,王圣健.
玉米倒伏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J]
.作物杂志,2006(1):36-38.
被引量:103
8
董学会,段留生,孟繁林,何钟佩,李召虎.
30%已·乙水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6,14(1):138-140.
被引量:60
9
牛云生,李建刚,韩卫红,李小东.
新型玉米抗倒增产剂的使用研究初报[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2):39-39.
被引量:3
10
刘唐兴,官春云,雷冬阳.
作物抗倒伏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203-206.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49
1
刘鑫,谢瑞芝,牛兴奎,修文雯,李少昆,高世菊,张凤路.
种植密度对东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生产主推品种抗倒伏性能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2(5):126-130.
被引量:58
2
王功庆,郭国杰.
宝丰县夏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止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9-59.
3
焦国安,康国战,刘建,杜和平,孙保安,彭四季.
玉米不同时期使用乙烯利化调研究初探[J]
.农业科技通讯,2013(4):58-60.
4
刘素玲,吴欣,宋晓,李绍伟,赵国建,段溪.
不同密度对开玉15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3(4):70-71.
被引量:3
5
李妍妍,景希强,丰光,何晶,齐华.
玉米倒伏的主要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2013(4):47-51.
被引量:16
6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自然倒伏对玉米根系和产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14,39(1):6-9.
被引量:8
7
安志伟,王大丽.
40%乙烯利对夏玉米的化控效果[J]
.现代农业科技,2014(6):152-153.
被引量:2
8
李东安.
淮北地区玉米倒伏成因及防御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67-68.
被引量:2
9
梁钰,王新敏,张霞,乔春贵,李树岩.
河南省夏玉米倒伏的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220-226.
被引量:8
10
任伟,赵鑫,黄收兵,周楠,王若男,陶洪斌,王璞.
不同密度下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10):1146-1155.
被引量:42
1
许翼佳,邓清姬.
超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和栽培技术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5,35(22):5-6.
被引量:3
2
王宣智.
平度市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67-167.
3
刘书霞.
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分析[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2(A04):47-47.
被引量:2
4
焦玉秀.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2,32(9):70-70.
被引量:2
5
魏秀岩.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3(9):36-36.
6
赵全花,黄国安,张宏生,蔡智勇,刘新生,邵风呜.
漯河市“七乡两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1998,27(7):7-8.
7
储景峰.
麦茬晚稻亩产600公斤栽培技术分析[J]
.嘉兴农业,1998(2):16-17.
8
杨天华.
黑色马铃薯及其栽培技术分析[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05):29-29.
9
李新文.
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四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5(14).
被引量:1
10
邓毛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0):56-57.
被引量:2
农技服务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