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人的自我塑造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和人与人的根本区别这两维视角出发 ,科学揭示了人的类外本质和类内本质。人的本质是既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独特性的辨证统一 ,自我塑造是制约性和可能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新人的自我塑造必须在遵守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变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作者
陈媛
机构地区
广西医科大学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61-63,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
本质
自我塑造
分类号
B089.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4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人民出版社,1972:83;60-61.
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卷[M].人民出版社,1979:201-202:122.
3
米夏埃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张乐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97.
4
.邓小平文选: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3.
共引文献
164
1
庄锡福.
论道德政治功能的恰当定位[J]
.理论与改革,2002(4):33-36.
被引量:2
2
林孟清.
偶然性新论[J]
.广西社会科学,2005(2):21-27.
3
张万兵.
实践的唯物主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兼论科学发展观[J]
.广西社会科学,2005(2):38-39.
被引量:1
4
李图仁.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探略[J]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81-183.
被引量:1
5
徐丽霞.
遮蔽历史主体的理解模式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5(1):41-43.
6
王珉.
中共八大所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
.广西社会科学,2005(1):56-58.
被引量:1
7
翁银陶.
试论古神话的悲剧美[J]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00-102.
8
路宁.
邓小平管理思想探略[J]
.广西社会科学,2001(5):7-10.
被引量:2
9
郑云斌.
试论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
.广西社会科学,2001(5):11-13.
10
刘小兵.
理论的张力(下)[J]
.广西社会科学,2001(5):23-26.
同被引文献
6
1
张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分析[J]
.理论学刊,2002(4):8-11.
被引量:26
2
汪信砚.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22-26.
被引量:20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刘国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活力:基本观点的新突破[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95-99.
被引量:4
5
陈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06-108.
被引量:4
6
李国兴,邓坤金.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些思考[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68-7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陈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06-108.
被引量:4
2
涂巍.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6):3-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周全华,吴炜.
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为什么[J]
.思想战线,2009,35(4):65-68.
被引量:3
2
周全华.
理论形态论与学术范式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出现的两种研究方法[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107-112.
被引量:3
3
汪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根本目的评述[J]
.安顺学院学报,2011,13(3):89-92.
4
涂巍.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6):3-5.
1
武晟.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三位一体[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8):261-265.
被引量:2
2
汪江,何又春.
从“人”、“从”、“众”三个层面解析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5(5):34-34.
3
朱钧侃.
试论社会主义新人的本质特征[J]
.学海,1990(1):43-46.
4
张殿清.
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7(1):55-58.
5
何方耀.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层次、内容和核心[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66-71.
被引量:3
6
李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问题[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102-105.
7
廖小琴.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与人的现代发展[J]
.求索,2004(3):110-113.
被引量:3
8
马中柱.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J]
.现代哲学,1989(2):5-7.
9
周至杰.
严复宗教思想探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9-58.
被引量:1
10
赵冬梅,周宗奎.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的变化对孤独感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6,29(1):194-197.
被引量:29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