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本碳税发展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阐述了日本碳税开征的背景,分析了日本碳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碳税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经验及成效,并对我国的碳税开征提出建议: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可度;征收范围覆盖生产和消费环节;采用附加税方式征收;税率宜采用低起点、分阶段递增方式;构建减免税与配套制度;碳税收入专用于环保。
作者
刘家松
张志红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深圳市宝安区委党校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宝安分校
出处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日本
碳税
附加税
税率
环保
分类号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813.13 [经济管理—财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0
参考文献
9
1
王国飞.
障碍与突围:碳税纳入环境保护税的思考[J]
.环境保护,2015,43(16):36-39.
被引量:7
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邢丽,施文泼.
基于国际协调视角的我国碳税制度构建[J]
.税务研究,2011(1):43-46.
被引量:8
3
崔景华.
日本环境税收制度改革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
.现代日本经济,2012,31(3):69-77.
被引量:18
4
苏杭,孙健.
财政政策在日本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11(6):61-65.
被引量:11
5
王彤.
日本环境税的实施情况[J]
.红旗文稿,2007(6):35-36.
被引量:6
6
李齐云,商凯.
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
.财政研究,2009,25(10):41-44.
被引量:53
7
王燕,王煦,白婧.
日本碳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税务研究,2011(4):86-88.
被引量:3
8
苏明,邢丽,许文,施文泼.
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的若干看法与政策建议[J]
.财政研究,2016,32(1):38-45.
被引量:26
9
蔡博峰,杨姝影.
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
.环境保护,2009,37(22):71-73.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王彤.
日本环境税的实施情况[J]
.红旗文稿,2007(6):35-36.
被引量:6
2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
尼克·达拉斯.低碳经济的24堂课[M].王瑶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
日本经济产业省.能源白书2009[R/OL].http://www.enecho.meti.go.jp/topics/hakusho/2009/2.pdf.
5
OECD《环境税的实施战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
OECD《国际经济手段和气候变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
张会萍.《环境税及其国际协调》,厦门大学博士论文,中国知网博士论文库.
8
http://zt.bjwmb.gov.cn/dtbjwxx/gjtt/t20100330_290083.html.
9
http://www.cciced.net.
10
日本环境省《環境税等のグリ一ニ税制に系るこれまての議論の整理》.
共引文献
122
1
廖苛伶,付琦智,李春悦,韩微,蒋万琼.
环境保护税作用研究[J]
.新商务周刊,2019,0(8):277-277.
2
张晓盈,钟锦文.
碳税的内涵、效应与中国碳税总体框架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4):92-101.
被引量:24
3
刘大炜,许珩.
日本气候变化政策的过程论分析[J]
.日本研究,2013(4):1-8.
被引量:2
4
庞德良,张清立.
日本汽车产业环境经营分析[J]
.现代日本经济,2013,32(6):57-66.
被引量:2
5
陈洪宛,张磊.
我国当前实行碳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行性思考[J]
.财经论丛,2009(1):35-40.
被引量:33
6
杨书桥,段晓军.
论ISO14064与广东省温室气体减排[J]
.广东化工,2010,37(2):100-102.
7
刘雪峰.
弄绿色浪潮 走低碳之路[J]
.时代经贸,2010,8(8):47-48.
8
贾俊松.
基于经典偏最小二乘模型的CO_2排放量宏观驱动因素分析[J]
.中国能源,2010,32(7):21-24.
被引量:5
9
杨子晖.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J]
.世界经济,2010,33(10):139-160.
被引量:52
10
贾俊松.
中国能耗碳排量宏观驱动因素的Hi·PLS模型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23-2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6
1
杨长进,田永,许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价税机制进路[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1):20-26.
被引量:30
2
张晓盈,钟锦文.
碳税的内涵、效应与中国碳税总体框架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4):92-101.
被引量:24
3
沈能.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6):101-110.
被引量:69
4
李伟,张希良,周剑,何建坤.
关于碳税问题的研究[J]
.税务研究,2008(3):20-22.
被引量:42
5
周剑,何建坤.
北欧国家碳税政策的研究及启示[J]
.环境保护,2008,36(22):70-73.
被引量:78
6
王金南,严刚,姜克隽,刘兰翠,杨金田,葛察忠.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01-105.
被引量:138
7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
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
.环境经济,2009(9):28-32.
被引量:25
8
张梓太.
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
.法学杂志,2010,31(2):98-100.
被引量:28
9
李传轩.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税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3):11-15.
被引量:15
10
何建武,李善同.
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发展[J]
.管理评论,2010,22(6):9-16.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8
1
尤超英.
国际碳税实践及其对我国碳税设计的启示[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58-60.
被引量:2
2
李红梅.
论碳税制度的生态正义性[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47-53.
被引量:3
3
刘绘珍.
碳税政策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政策绩效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9):73-77.
被引量:4
4
张皓月,张静文,何彦雨.
碳交易和碳税模式的对比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19,39(3):48-53.
被引量:5
5
许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征收碳税的研究[J]
.税务研究,2021(8):22-27.
被引量:52
6
王瑞华,邢文迪,刘纬纬,李荣香.
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税制度设计[J]
.会计之友,2022(15):60-66.
被引量:5
7
丁颖赶超.
“双碳”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的协同治理[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6(4):80-82.
被引量:1
8
郜茹茹.
“双碳”视域下的我国碳税制度构建[J]
.福建金融,2025(2):73-79.
二级引证文献
70
1
姜力琳.
“双碳”目标下绿色税制优化研究——基于山东省绿色税收实践的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5):119-123.
被引量:1
2
张龙天,刘丹蕾.
“双碳”目标下环境税对企业碳减排效应的影响[J]
.煤炭经济研究,2023,43(10):28-37.
3
方国昌,何宇,张悦.
碳交易驱动机制及区域协同路径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0(6):37-46.
被引量:3
4
齐林.
阿尔伯塔碳税政策实践分析及启示——基于气候变化的视角[J]
.纳税,2018,12(10):5-6.
被引量:1
5
李海珠.
碳交易在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的发展与创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9(10):179-179.
6
何萍,温作民,刘梅娟.
中国碳税政策实施效应研究综述[J]
.林业经济问题,2018,38(3):92-96.
被引量:11
7
张遂,朱月明.
雾霾天气碳税立法之偏见与新解[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4):1-3.
被引量:1
8
常笑.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讨[J]
.中国土地,2021(1):31-33.
被引量:10
9
汪中华,陈思宇.
DSGE模型下碳税政策与厂商技术冲击的动态效应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21,23(4):57-64.
被引量:3
10
孙正林,卞晨,初钊鹏,王晗.
政府监管视域下碳排放规制与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演化仿真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21,40(12):103-112.
被引量:15
1
李磊.
国外碳税制度对我国开征碳税的启示[J]
.管理观察,2011(31):182-183.
2
马海涛,白彦锋.
我国征收碳税的政策效应与税制设计[J]
.地方财政研究,2010(9):19-24.
被引量:10
3
朱洪达.
我国碳税制度构建的困境及对策[J]
.青年与社会,2013(2):235-235.
4
路军.
我国碳税要素设计问题探析[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3):17-20.
被引量:1
5
余艺.
新形势下我国开征碳税的相关问题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1(9X):250-250.
6
蒋明蓉.
碳税政策实施与和谐社会构建[J]
.环境经济,2009(10):4-4.
7
中国应引进渐进实施碳税制度[J]
.科学新闻,2010(8):62-62.
8
沈忱.
构建中国特色碳税制度——碳税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比较[J]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1):67-69.
被引量:5
9
付慧姝.
国外碳税征收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
.企业经济,2012(10):184-186.
被引量:9
10
杨孟著.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制度[J]
.税收征纳,2014,0(6):8-9.
被引量:2
税务研究
201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