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组织认同视角下高校引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引进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新鲜血液"和"主力军"。研究表明,高校引进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诸多"不适应"与"不认可"是其组织认同感不足引起的,其组织认同感愈低,工作满意度愈低,进而对其成长和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高校引进青年教师的组织认同感和成长需求,据此提出组织认同视角下的高校引进青年教师三阶段成长建议。
作者
许玲燕
杜建国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7-60,共4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关键词
高校引进青年教师
组织认同感
ERG需要理论
成长路径
分类号
G645.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5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04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2
1
周艳明,王秀丽.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中的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21):60-61.
被引量:5
2
张义东.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激励机制的探究[J]
.时代教育,2014,0(21):41-41.
被引量:1
3
张宁俊,朱伏平,张斌.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1):53-59.
被引量:44
4
马丽.
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相关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267-267.
被引量:3
5
刘永存.
提升高校教师组织认同的路径选择[J]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08(3):71-75.
被引量:4
6
郑忻.
组织公平理论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思路与举措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6(5):25-28.
被引量:4
7
谢翌,邱霞燕.
困惑与超越:J校青年教师发展的个案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6(11):50-55.
被引量:2
8
董海樱,方建中.
高校教师组织认同探微——基于浙江省高校的实证调查[J]
.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69-74.
被引量:14
9
廖志琼.
自主发展与组织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路径选择[J]
.江苏高教,2016(2):90-92.
被引量:10
10
潘正昌.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及培养途径[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1):30-3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65
1
吴洪辉.
高校教师组织认同及其培育机制探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153-154.
被引量:5
2
徐涌金.
试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强化[J]
.中国高教研究,2005(7):48-49.
被引量:40
3
王玉衡.
试论大学教学学术运动[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2):24-29.
被引量:111
4
顾勇革.
促进新教师成长发展的几点策略[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21-23.
被引量:5
5
张建平.
高校新教师的成长过程及发展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16-117.
被引量:3
6
池志伟.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29-32.
被引量:8
7
于咏梅.
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J]
.经营与管理,2007(3):75-76.
被引量:7
8
王建华.
大学教师发展——“教学学术”的维度[J]
.现代大学教育,2007,23(2):1-5.
被引量:93
9
操太圣,卢乃桂.
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52-57.
被引量:49
10
王燕.
论大学教师的精神品性[J]
.高教探索,2007(3):127-12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04
1
齐倩楠.
寻找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生成的“阿基米德支点”[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5):140-141.
2
马知遥,常国毅.
新时代背景下自我更新型教师的要素重构[J]
.当代教师教育,2021(1):54-60.
3
吴洪辉.
高校教师组织认同及其培育机制探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153-154.
被引量:5
4
唐香玉,赵宁宁.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应对措施[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5):50-51.
5
周小山,严先元.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一体化[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0):1-11.
被引量:10
6
王歆军.
知识创新SECI模式与教师专业知识自我更新[J]
.经济师,2004(10):97-97.
被引量:2
7
柳德玉.
论经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7-9.
被引量:3
8
刘开富,唐宓,刘炳龙.
浅析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育人作用[J]
.云南电大学报,2005,7(1):22-24.
被引量:2
9
刘红秋.
教师自我更新浅议[J]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5-16.
10
何锋.
自主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内涵[J]
.师资培训研究,2005(3):49-5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7
1
赵昌木,徐继存.
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考察——基于部分中小学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3):16-22.
被引量:28
2
谢志堃.
基于成长需求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创新[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12):50-53.
被引量:5
3
王坤.
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及其构成[J]
.贵州社会科学,2014(6):129-131.
被引量:14
4
赵瑞妮.
基于成长需求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创新[J]
.亚太教育,2015,0(26):40-40.
被引量:3
5
张会肖,张志艳,张佳.
专业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5(34):54-56.
被引量:10
6
杨茜.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生命成长探析——基于学校生态群的实践认识[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2):5-9.
被引量:6
7
周国泉,吕卫君,赵黄芳.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J]
.高教学刊,2016,2(6):68-69.
被引量:3
8
李燕.
基于教师发展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6(4):142-144.
被引量:8
9
党志平.
生态学视野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与职业,2016(9):22-25.
被引量:5
10
郭丽君,陈中.
试析教育生态学的学科定位[J]
.现代大学教育,2016,32(2):1-5.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4
1
张宁.
基于教育生态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环境研究[J]
.江苏高教,2018(1):57-60.
被引量:5
2
陈澍,黄培.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新引进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支持[J]
.高教学刊,2018,4(4):154-156.
被引量:7
3
沈定军.
组织环境视角下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与职业,2018,0(14):92-95.
被引量:1
4
霍苗,敖钰锋,陈永昌.
基于成长需求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创新[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10S):126-12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李文晋.
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8,0(24):42-44.
被引量:8
2
徐巧枝.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1):84-87.
被引量:4
3
郭名,王文姣,强光昊.
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功的影响效应[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3):65-71.
被引量:5
4
刘梦良,冯巍,于瑞林.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
.山东农业教育,2019,0(2):4-6.
被引量:3
5
杜春志,刘兵飞.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基础力学教师培养途径探讨[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34):86-86.
6
刘佳雯.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管理[J]
.中国成人教育,2019(23):29-31.
7
宋红菊.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机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邢台学院学报,2020,35(1):77-79.
被引量:3
8
胡敏.
慕课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2020,19(3):113-116.
9
许晓璐,郑璐纯.
地方本科院校面向“新工科”打造教师队伍融合平台[J]
.科教导刊,2020(21):89-90.
被引量:1
10
凌宏伟.
如何创新青年教师激励机制[J]
.人力资源,2020(16):52-53.
1
培养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J]
.现代教学,2015,0(12):30-35.
2
古继宝,彭莉君.
研究生对所在学校的组织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56-63.
被引量:11
3
罗丽萍.
在手拉手活动中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感[J]
.少先队研究,2016,0(1):55-55.
4
崔世华.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育的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6(8):106-107.
被引量:8
5
刘智英.
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应用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6-217.
被引量:4
6
李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
.商,2014,0(32):39-39.
7
姜学洙.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10):202-203.
被引量:2
8
黄莺.
疏流与开源——教育学院类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100-103.
被引量:2
9
葛广昊.
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14(34):213-214.
被引量:8
10
陈凯.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7):135-135.
当代教育科学
2016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