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临床常开展的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指标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和第一致残病因,其发病年内病死率高达21%~27%,存活者中约15%~30%致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类型,约占CVD的70%。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行早期评价,可以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措施,更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
作者
李亚霖
康寿磊
许光霞
机构地区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出处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5期367-372,共6页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判断指标
早期
临床
脑血管病
致残病因
致死病因
常见类型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344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5
参考文献
20
1
龙海泳,汲晶.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研究[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22(2):143-146.
被引量:6
2
陈春暖,黄金莎,王涛.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丰度及相关性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1):13-16.
被引量:17
3
姜亚军,何家声.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白细胞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5):261-263.
被引量:13
4
姜丹,定正超.
脑卒中急性期白细胞反应及临床意义[J]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6):593-594.
被引量:8
5
曹霞,曹丙振,薛慎伍,郭述苏.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2(3):164-165.
被引量:2
6
刘家敏,于吉友,刘斌,袁正光,陈正挪.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的临床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6):460-463.
被引量:10
7
刘晓红,夏菁,周维智.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6):379-381.
被引量:18
8
高建国,周农,翟金霞.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1):43-44.
被引量:113
9
叶家楷,张金涛,孔艳,许锬,邹婷婷,张永红,张绍艳.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急性脑梗死结局的关系[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9):956-960.
被引量:8
10
周元林,蒋辉华,张丹红,柯绍发,金笑平,朱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TIMP-1的表达及意义[J]
.浙江医学,2009,31(2):155-15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10
1
樊启光,张媛媛.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3):87-88.
被引量:6
2
章成国,邵燕,胡学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4):264-266.
被引量:39
3
宋嘉,张荣莉.
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活化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3):394-395.
被引量:6
4
彭华,郭洪志.
急性脑梗死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5):330-332.
被引量:59
5
张秀清,曲永霞,吕建强,朱日华.
急性期脑梗塞面积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3,6(1):20-21.
被引量:30
6
许荣家,曹霞,葛树业,冷贵生,常高峰.
脑梗塞与脑动脉硬化症病人白细胞流变学对比观察[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5):272-273.
被引量:2
7
傅毅,刘建荣,倪培华,应雅韵,陈生弟.
同型半胱氨酸及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13-417.
被引量:15
8
刘煜敏,严国山,洪艳,章军建.
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4):520-522.
被引量:14
9
陈家强,龚道元,李炜煊,潘晓芬,吴志刚,杨宇,伏红霞,彭艳,王晓娟.
IMA、IL-6与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研究[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4):43-45.
被引量:10
10
李宜富,董少红,罗影平,韩军丽,陈彩敏.
心血管介入手术后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5):344-346.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344
1
李洁,张颜波.
急性脑梗死血清标记物研究进展[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12):109-114.
被引量:3
2
梁慧.
脑梗死患者血清SOD、MDA、NSE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1):8-11.
被引量:16
3
李琴福,安占龙,祁延霞,张翠芳.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
.青海医药杂志,2007,37(7):6-8.
4
丁朝兵,陈东,智睿,唐金荣,丁新生.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6).
被引量:1
5
程爱旭,代景惠.
脑白质病变患者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2):44-45.
6
郭爱芹,马秋生,张慧,刘玮.
血清hs-CRP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20(2):22-24.
被引量:2
7
张旭,江秀龙,陈兴泳,林宁,雷惠新.
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7(2):75-77.
被引量:4
8
田利玲,钟子辉,黄涛,文达辉,刘婷婷.
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形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4):64-67.
被引量:5
9
周芹,徐红娣,陈冻伢.
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浙江医学教育,2010,9(1):37-39.
10
郝丽,郑成中.
支原体肺炎患儿D-二聚体、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意义[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3):156-159.
被引量:34
同被引文献
81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4):50-59.
被引量:1878
2
刘光亭.
巨针巨刺法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4,24(10):701-703.
被引量:26
3
张雅静,张小兰,马延爱,瓮长水.
Barthel指数量表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测量的信度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07,7(5):30-32.
被引量:247
4
王军,史艳艳,周俊山,田有勇,赵红东,袁存国,潘雷.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2,9(1):18-19.
被引量:12
5
张方,傅书勇,王曼,杜珺.
采用SS-QOL测量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和BI结果值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3):35-40.
被引量:19
6
贾建平,冀瑞俊.
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干预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2):817-819.
被引量:30
7
蒋艳,曹华,彭小华,宋锦平.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7.
被引量:222
8
吴克梅.
脑安胶囊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6):372-373.
被引量:5
9
于共荣,林琳.
骨病科建立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做法与体会[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6):576-576.
被引量:17
10
楚蔚昕,郭健,赵颖.
医护联合查房在三甲评审中对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70-217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8
1
苏宇,吴李硕,陈德耀.
普罗布考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分析[J]
.健康之友,2019,0(18):140-140.
2
王金松.
急性脑梗死血清Hcy和hs-CRP的变化及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6):619-621.
被引量:26
3
李霄,李宇春.
医护一体化结合微信平台诊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6):919-921.
被引量:6
4
庞富连,张瑞玲,陈哲.
医护一体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8,32(24):3950-3952.
被引量:24
5
罗莎.
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健康忠告,2020,0(1):124-125.
6
杜茜茜,杨铭.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脂、炎症因子及血糖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1,42(4):523-526.
被引量:18
7
曹誉,彭燕平,唐水蓉,曾万义.
脑安颗粒联合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6):1158-1160.
8
曾凡杰,唐柚青,项薇,武肖娜,黎春镛,姚惠东,罗高权.
优化卒中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溶栓患者的影响[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33(8):541-5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梁品英,苏茴.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J]
.慢性病学杂志,2022(12):1876-1878.
被引量:1
2
谭文澜,张永全,陆晖,覃辉,莫国焕.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11):1513-1516.
被引量:20
3
罗丽蕾.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9):126-127.
被引量:2
4
潘艳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2):119-120.
5
周燕秋.
医护一体化在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前臂自体移植术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19,32(13):164-166.
被引量:1
6
张建荣,吴玉娥,郭长琼,黄艳芳,黄庆萍.
二元应对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8):168-170.
被引量:7
7
贾丽娜.
脑梗死患者血浆Hcy、ET-1、NSE及血小板活化指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5):2527-2529.
被引量:6
8
史红绒,郑艳.
微信公众平台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4):57-58.
被引量:3
9
莫换好.
Hcy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7):115-116.
被引量:2
10
刘贞仔,古贱秀,漆化华.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5):17-20.
被引量:3
1
陈芷若,邬秀娣.
脑内出血的脑波变化及其有关因素探讨[J]
.临床脑电学杂志,1995,4(2):76-78.
被引量:8
2
汪健,罗兰,董军立,席刚明.
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再认识[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2):101-102.
被引量:2
3
韩玉婷,许亚娟,付丹丽,胡静,贾培林,李冬梅.
完善绿色通道对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25(9):740-741.
被引量:6
4
张皓.
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704-706.
被引量:3
5
刘勇,赵旭升.
动态容积CT在急性脑卒中成像中的应用[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2):209-210.
被引量:1
6
赵毅,彭颜晖.
抑郁症合并失眠的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4):310-312.
被引量:17
7
张玉蓉,HU Gang.
生活方式、降压治疗与脑卒中风险[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11):1004-1007.
被引量:3
8
李仁华,丁子蓉,包海林,解啸明.
C反应蛋白和纤溶指标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
.江苏医药,2014,40(4):480-481.
被引量:5
9
伍丽红,惠凯,朴影,李春双,邵剑萍,杨巍.
帕金森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的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79-180.
被引量:1
10
王亚红,刘丽文.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4):277-278.
被引量:3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