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性黄疸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佳的喂养方式,这一理念已逐渐被母亲和家庭所接受。如无特殊情况,绝大多数母亲在新生儿生后早期均会选择母乳喂养。然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且高胆红素血症持续的时间更长。
作者
丁国芳
机构地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出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04-807,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关键词
母乳喂养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养和
喂养方式
人工喂养
发生率
分类号
R174.4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17
同被引文献
9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01
参考文献
1
1
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被引量:81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无,杜立中.
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31-335.
被引量:192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叶鸿瑁,丁国芳.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5.
被引量:390
共引文献
817
1
顾敏勇,杨燕,孙彦丽,尚扬,胡旭升.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胎黄(修订)[J]
.中医儿科杂志,2018,0(2):5-9.
被引量:38
2
赵瑞,郝玲,陈红,四建梅,李贺嘉,闫俊男,张帆,朱舒,任常军.
脑核磁共振成像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9,0(7):325-329.
被引量:7
3
黄淑贤.
新生儿不同胆红素水平对心肌标志物的影响研究[J]
.智慧健康,2021,7(11):22-23.
4
冯建宁,朱萍.
新生儿科医生早期参与围产期管理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2,13(6):47-50.
5
沈亚,陈霜凌.
改良式动静脉同步换血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J]
.新疆医学,2023,53(6):719-721.
6
甘招兰,徐小明.
血清总胆汁酸、心肌肌钙蛋白Ⅰ、hs-CRP与新生儿黄疸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9):2927-2929.
7
吴翠萍,朱一丹,李春燕,殷善开.
胆红素对神经干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研究[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4,38(4):1-6.
8
穆盛楠,孟凡荣.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应用[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6):113-115.
9
陈文香,随光辉,吴晓龙.
血清STAT3和G6PD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J]
.热带医学杂志,2023,23(6):797-802.
被引量:2
10
宋菲菲,曾峰,殷苑琴.
胆红素/白蛋白比值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神经发育的价值及诺莫图预测模型构建[J]
.热带医学杂志,2022,22(7):996-100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95
1
刘志刚,曹玉华,焦玉全.
危险预知训练在电梯专业高职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
.职业技术,2020,19(1):54-57.
被引量:2
2
刘兆敏,李丽,向垚林,谭美娟,向茂艳.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脊液NSE及胆红素水平变化与远期神经发育的关系[J]
.热带医学杂志,2019(6):747-750.
被引量:8
3
李雯.
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康复的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7,30(8):157-158.
被引量:2
4
魏克伦,杨于嘉,姚裕家,杜立中,王庆红.
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被引量:213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28.
被引量:318
6
吴昌学,单可人,何燕,齐晓岚,李毅,赵艳,张婷,官志忠,杨明,任锡麟.
贵州省江口县土家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4):415-417.
被引量:3
7
王岩,韩进天,苏萍.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7):3032-3034.
被引量:21
8
魏莉莉,董小苹.
中国儿童政策发展趋势研究——基于1991-2020年三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内容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2(3):87-91.
被引量:22
9
无,杜立中.
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31-335.
被引量:192
10
岳玉国,章蕾,俞善昌,李云珠.
母乳对肠道菌群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关系影响的探讨[J]
.临床儿科杂志,2000,18(3):164-165.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10
1
无.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18,56(4):261-266.
被引量:135
2
李亚璇,莫茜,孙建华,沈楠,须丽清,胡瑞,杨丽菲,李菁.
母乳喂养新生儿早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肠道菌群特征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2019,37(5):351-355.
被引量:29
3
靳宝玉.
母乳联合配方奶粉喂养在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19,32(24):118-119.
4
唐燕萍.
强化母乳喂养宣教预防早发型母乳性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7):3144-3146.
被引量:13
5
沈仁,杨善浦,刘红艳,许敏,项拉丽,李素琴.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早期胆汁酸谱的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051-2053.
被引量:5
6
陆国梁,岳龙飞,朱晓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规范管理前后的临床转归[J]
.中国临床研究,2021,34(12):1635-1640.
被引量:7
7
王芳珍,钟尧仙.
手指点穴加乳房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临床研究[J]
.护理与康复,2022,21(2):43-46.
被引量:9
8
徐燕荣,肖丽莎.
初乳多次喂养在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中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基层医药,2022,29(4):534-537.
被引量:3
9
杨小红,朱媛媛.
危险预知训练产前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
.交通医学,2024,38(4):410-412.
10
召拉,刘春枝,白璐,许玉红.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2022,12(8):8063-8070.
二级引证文献
201
1
贾尔肯阿依·阿不都拉依,寇新红,陈凤娟,程浩,张建军,孟月琴.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肠道菌群特征研究[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2,13(1):57-61.
被引量:3
2
何勇,冯爱民,张卉,夏璐.
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进展[J]
.陕西医学杂志,2020,49(3):381-385.
被引量:9
3
汪莎,贾金平,胡健蓉.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加味通乳丹治疗产后缺乳症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23,41(4):160-162.
被引量:1
4
刘返朴.
动画演示结合健康宣教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家长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8):190-192.
5
姜艳丽,高瑞玲,陈建平,周凤娟,陈玉荣.
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现况及母婴相关行为因素[J]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9):1058-1061.
被引量:7
6
全艳,刘省燕,周贺丽.
驻马店地区产妇初次泌乳时间及泌乳延迟现状研究[J]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9):1037-1040.
被引量:3
7
李建雄,向广阳,林俊平.
哺乳期乳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2019,40(S01):281-283.
被引量:4
8
唐璐霞.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7):145-146.
被引量:1
9
霍亭竹,毛萌.
母乳喂养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2019,57(1):75-77.
被引量:23
10
赵梓云,王莹.
15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家庭治疗与门诊随诊护理[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0):143-144.
被引量:3
1
彭云中.
母乳喂养性黄疸35例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2000,21(3):267-267.
被引量:1
2
马贞,徐润平.
母乳喂养性黄疸浅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1):114-116.
3
姚建华,木尼兰,吴媛媛.
62例母乳性黄疸临床报告[J]
.中外医学研究,2009,7(9):69-69.
被引量:1
4
王爱萍,杨教,李文孝,韩琴秀.
母乳喂养性黄疸临床探讨[J]
.山西妇幼卫生,1994,5(B03):31-32.
5
宋超,金可.
母乳喂养性黄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13,53(22):85-87.
被引量:4
6
杨金花,李爱华.
母乳性黄疸70例临床分析[J]
.新疆医学,2008,38(9):83-84.
7
汤明旭,王凤东.
母乳性黄疸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4,20(16):2968-2970.
被引量:10
8
李建英.
母乳喂养与母乳性黄疸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0,39(3):235-235.
被引量:1
9
毛一馨,韩汝棠.
黄疸和母乳喂养[J]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4,31(2):104-107.
被引量:2
10
姚从月,邓晓毅,李华,吴兵.
哺乳频率对母乳喂养性黄疸儿体重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2):141-142.
被引量:3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