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老旧矿井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3101复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相似模拟方法对老旧矿井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采工作面相比于常规工作面而言来压步距较短,来压强度较大,矿压显现更为明显,尤其是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及冒顶区时矿压显现尤为显著。
作者
李建平
机构地区
大同煤矿集团地煤公司马口煤矿
出处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6年第6期62-64,共3页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复采工作面
相似模拟
矿压显现
冒顶区
工作阻力
分类号
TD82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9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5
1
翟新献,邵强,王克杰,李化敏.
复采残采煤层小煤矿开采技术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4):47-50.
被引量:32
2
刘畅,弓培林,王开,张小强,刘跃东.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顶板稳定性[J]
.煤炭学报,2015,40(2):314-322.
被引量:105
3
李政,张文阳,康天合.
残留空区下残煤复采工作面稳定性研究[J]
.煤矿安全,2014,45(6):33-36.
被引量:13
4
郭兵兵,陈国祥,关鹏云.
“三软”不稳定厚煤层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J]
.煤炭工程,2015,47(1):85-87.
被引量:8
5
赵耀宙.
煤柱宽度对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J]
.煤炭技术,2015,34(11):21-2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周海丰.
神东矿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期间的岩层控制研究[J]
.神华科技,2009,7(4):22-25.
被引量:12
2
翟新献,邵强,王克杰,李化敏.
复采残采煤层小煤矿开采技术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4):47-50.
被引量:32
3
柏建彪,侯朝炯.
空巷顶板稳定性原理及支护技术研究[J]
.煤炭学报,2005,30(1):8-11.
被引量:128
4
钱鸣高,张顶立,黎良杰,康立勋,许家林.
砌体梁的“S-R”稳定及其应用[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4,11(3):6-11.
被引量:68
5
钱鸣高,缪协兴,何富连.
采场“砌体梁”结构的关键块分析[J]
.煤炭学报,1994,19(6):557-563.
被引量:335
6
周廷振,缪协兴,许家林.
采场来压预测预报的力学分析[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12(2):20-22.
被引量:4
7
吴立新,王金庄.
煤柱屈服区宽度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学报,1995,20(6):625-631.
被引量:51
8
高石敦.
井陉矿区复采残煤技术[J]
.中国煤炭,1995,21(3):44-47.
被引量:3
9
王连国,缪协兴,王学知,李青峰.
条带开采煤柱破坏宽度计算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6):767-769.
被引量:29
10
张仙保.
莒山煤矿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3(B06):26-2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49
1
赵文光,解振华.
基于3DEC的过空巷群采动来压突显特征模拟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22,50(S01):54-58.
被引量:9
2
何峰,于洋,任天娇,于永江,杨逾.
复采工作面上覆松散煤矸运移规律实验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0(4):295-302.
被引量:2
3
周仕来,刘勇.
小煤矿在残采复采过程中安全技术问题分析与措施[J]
.煤矿安全,2010,41(6):120-121.
被引量:13
4
赵祥,孙忠强.
邯邢地区复采煤层高CO_2的分析[J]
.现代矿业,2011,27(11):117-119.
5
赵志芳.
煤矿残采面的通风方法与安全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8Z):108-108.
被引量:1
6
曾昭林.
复杂构造带残留煤柱复采技术研究[J]
.内江科技,2012,33(12):116-117.
7
樊秀志,李鹏,刘正和.
旧采残煤区长壁综采支承压力分布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3,33(3):7-10.
被引量:2
8
陈素华.
利用灰分指标调整复采煤容重方法浅析[J]
.中州煤炭,2013(6):49-50.
9
李政,张文阳,康天合.
残留空区下残煤复采工作面稳定性研究[J]
.煤矿安全,2014,45(6):33-36.
被引量:13
10
张斌,王存文,谭洪山,史先锋,成功.
浅埋深煤层长壁式复采区段煤柱稳定性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5,43(1):25-27.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1
1
郑颖人.
岩土材料屈服与破坏及边(滑)坡稳定分析方法研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题研讨会”交流讨论综述[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4):649-661.
被引量:51
2
张振林,黄庭.
刀柱下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
.煤炭技术,2008,27(9):43-45.
被引量:5
3
刘寒梅.
浅析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及其利用[J]
.能源与节能,2015(11):21-22.
被引量:3
4
张勇.
老旧矿井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
.中国煤炭,2017,43(1):64-66.
被引量:1
5
王孟超.
复采工作面揭露空巷时瓦斯变化规律研究[J]
.煤,2017,26(9):74-75.
被引量:1
6
郭鹏飞.
复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5):92-93.
被引量:2
7
李玉龙,和卢斌.
复采工作面过煤柱、空巷支护技术研究[J]
.山西焦煤科技,2018,42(9):20-23.
被引量:5
8
孙文栋.
复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及力学分析[J]
.山东煤炭科技,2018,36(4):171-173.
被引量:1
9
闫建兵,张东峰,张小强,张佳飞.
复采工作面横跨煤柱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8,45(5):37-41.
被引量:12
10
仝佳.
残煤复采工作面覆岩特征分析及充填开采技术探究[J]
.神华科技,2019,17(1):33-3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付云贵.
残留煤柱回收时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
.现代矿业,2018,34(8):179-181.
被引量:3
2
范玮刚,张谦.
复采残采工作面开挖围岩移动及矿压规律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20,45(2):13-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侯晓东.
浅埋深过空巷群工作面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确定[J]
.煤,2021,30(4):55-57.
2
刘俊杰.
毛泽渠煤矿厚煤层残采综放面围岩控制技术研究[J]
.煤矿现代化,2021,30(3):22-25.
3
王文俊.
薛虎沟煤业小煤窑破坏区复采支护设计及工程实践[J]
.山西焦煤科技,2021,45(9):50-53.
4
李德军.
裕兴煤业15号煤层大巷保护煤柱回收工作面布置研究[J]
.煤炭与化工,2023,46(3):14-17.
被引量:2
5
王远东,徐大龙,顾伟.
煤柱群回采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尺寸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2024,42(7):17-22.
1
张勇.
老旧矿井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
.中国煤炭,2017,43(1):64-66.
被引量:1
2
崔安邦.
加速开拓延深工程稳定衰老矿井产量[J]
.中国矿业,1997,6(2):33-36.
3
余家富.
老旧矿井通风系统优化[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36):58-58.
4
王冀飞.
铜兴矿业老旧矿井的通风系统改造[J]
.科学时代,2013(6).
5
庄敏.
站台式滑坡煤台与半壁式滑坡煤仓在设计中的比较分析[J]
.能源与环境,2015(3):40-41.
6
原志明.
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三机”选型[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3):38-39.
被引量:2
7
宁掌玄,张红珠,冯美生.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的相似材料及数值模拟[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369-372.
被引量:9
8
刘连君,李峰,裴力.
直流电动机在矿井提升系统中的应用[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5):356-356.
9
余锋,尧军,王文.
采动条件下巷道群稳定性的相似模拟研究[J]
.陕西煤炭,2009,28(1):56-58.
被引量:1
10
毛勇,黄友茹.
衰老矿井不同生产时期的划分及应解决的问题[J]
.煤炭技术,1997,16(4):16-19.
被引量:2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