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508-509,503,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参考文献3
-
1黄自然.柞蚕抗菌肽转化辣椒的安全性评价.2001生物工程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33-36.
-
2黄东东,王庆华,吕振岳,周达民.转基因食品的定量PCR检测方法[J].食品科技,2001,26(5):63-64. 被引量:8
-
3邓平建 刘建军 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的蛋白质检测技术研究.生物工程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2001.58.
二级参考文献1
-
1NiederhauserCGilgenMMeyerRMitt.GebieteLebensm[].Hyg.1996
共引文献7
-
1杨铭铎,张春梅,华庆,龙志芳.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4,25(11):424-427. 被引量:15
-
2陈文炳,王志明,李寿崧,朱晓南,邵碧英,江树勋,陈艳,陈亮.分子标记在动植物检验检疫与GMO产品检测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4):494-500. 被引量:5
-
3黎松庆,叶朗光,黎旭宇,邓树轩.实时定量PCR试验设计原则及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43-44. 被引量:11
-
4王歆睿,姜薇,李红.大豆深加工产品定性PCR检测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3):31-33.
-
5田朝辉,张文玲,李武高.常用的转基因种子检测方法[J].种子科技,2011,29(2):33-34. 被引量:1
-
6魏蕾.常用的转基因种子检测方法[J].北京农业(中旬刊),2015(3).
-
7金红.转基因农产品标识管理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2,8(4):48-53.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87
-
1杨少辉,张丽娟,马峙英,王静华.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展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1-4. 被引量:4
-
2周萍萍,吴永宁,张建中.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的现况与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3):254-258. 被引量:18
-
3杨铭铎,张春梅,华庆,龙志芳.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4,25(11):424-427. 被引量:15
-
4张平平,刘宪华.多重PCR方法对大豆转基因食品的定性检测[J].食品科学,2004,25(11):227-230. 被引量:17
-
5王宏平,王志晖.去皮豆粕的生产与应用[J].中国油脂,2005,30(6):10-12. 被引量:8
-
6陈松,黄骏麒,周宝良,倪万潮,张震林,沈新莲,徐英俊,顾立美,李胜.转Bt─基因抗虫棉棉籽安全性评价——大鼠、鹌鹑毒性试验[J].江苏农业学报,1996,12(2):17-22. 被引量:17
-
7王国华,姜忠丽,宋宝辉.无公害优质稻米及安全生产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5(6):60-62. 被引量:3
-
8王海明.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7):12-14. 被引量:3
-
9任广睦,刘季,王英元.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应用于核酸定量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9):973-976. 被引量:18
-
10李永春,王静英,尹钧.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077-607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1
-
1梁克红,李俊,李军国,秦玉昌.豆粕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S2):81-86. 被引量:2
-
2李荔.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5):547-548. 被引量:3
-
3陈颖,王媛,葛毅强,徐宝梁.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调控元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解变化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2):135-139. 被引量:3
-
4顾爱国,王伟,张晓强,高巍,孙长恩.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6,34(3):180-183. 被引量:13
-
5许文涛,黄昆仑,芦云,郭峰,杨蓉,秦伟,罗云波.稻米深加工产品基因组提取方法及其对PCR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1):97-101. 被引量:9
-
6张敬华,于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J].癌变.畸变.突变,2007,19(3):256-258. 被引量:1
-
7张洪瑞,朱其松,宋克勤,高苓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检测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9):101-103. 被引量:9
-
8王润语.植物DNA提取试剂盒的研究及在检测转基因稻米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13(1):1-3. 被引量:3
-
9石琳.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J].现代食品,2020(18):148-150. 被引量:5
-
10吴家林.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5):547-548.
二级引证文献47
-
1江树勋,郎春燕,邵碧英,陈洪俊,陈文炳,潘大仁.CP4-EPSPS转基因蛋白的适体筛选与亲和性分析[J].生物技术,2011,21(6):53-57.
-
2周则卫.转基因的健康发展必须超越“实质等同”评价原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6):1899-1904. 被引量:3
-
3常改,李静,杨溢,霍飞,王晓明,孙美玲.转基因抗虫棉籽油营养与卫生质量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0):1253-1254.
-
4林捷,刘红,范文.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前景及管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66-1667. 被引量:3
-
5孙海燕,张威威.转基因食品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32-9133. 被引量:8
-
6张虹,袁红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与管理[J].高师理科学刊,2008,28(2):71-74. 被引量:2
-
7许文涛,白卫滨,罗云波,元延芳,黄昆仑.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16(4):714-722. 被引量:28
-
8王广印,范文秀,陈碧华,张建伟,韩世栋.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Ⅰ.主要检测技术及其特点[J].食品科学,2008,29(10):698-705. 被引量:15
-
9孙建萍,贾军伟,潘爱虎.水稻及其深加工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4):112-114.
-
10陈碧华,张建伟,王广印,韩世栋.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Ⅱ.检测技术的分类、比较、应用及检测步骤[J].食品科学,2008,29(11):705-711. 被引量:9
-
1范志红.转基因食品的4大误读——不含转基因成分的标示指什么[J].自我保健,2012(5):24-25.
-
2毛德倩.转基因食品不是洪水与猛兽[J].糖尿病之友,2008(1):60-61.
-
3点评[J].现代保健,2005(2):9-9.
-
4周杰英.“转基因”不是洪水猛兽[J].东方养生,2012(11):88-91.
-
5数字[J].新农业,2013(24):22-22.
-
6廖爱玲.揭秘转基因[J].医药前沿,2014(26):44-44.
-
7全美转基因食品将一明示“身份”[J].医食参考,2016,0(9):39-39.
-
8赵奇,范春丽.为转基因食品正“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6(3):70-72.
-
9黄海雄,黄薇,梁浩,张锦周,付英斌.深圳市预包装食用植物油质量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0,26(2):173-174.
-
10于一.转基因食品走上餐桌并不易[J].医药前沿,2012(21):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