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灰色网络舆情的形成、影响与应对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舆情的大规模集中、实时反映成为可能。不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网络舆情一经出现,就几乎无法逃避"被引导"的命运。本文就灰色网络舆情的形成、影响开展探讨,力图在诸多研究着眼于网络舆情的正面影响时,提醒公众需辩证地看待网络舆情,并关注网络舆情的非自然发展——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人为蓄意引导的灰色网络舆情。
作者 张鸿梅
出处 《新闻知识》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News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0

  • 1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1(5):37-41. 被引量:939
  • 2王浦劬,杨凤春.电子治理: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5(1):75-77. 被引量:75
  • 3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23.
  • 4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 5何勇.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04-26.
  • 6林双川.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网络舆论民意汇入中南海[EB/OL].http://guancha.gnaw.cn,2006—4-11.
  • 7Open Govenunent: Fostering Dialogue with Civil Society [M] .Paris: OECD, 2003.
  • 8Michiel Backus. E - gover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 IICD Research Brief-No1, March 2001.
  • 9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芝加哥: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0年第2版,第17—18页.
  • 10毛寿龙.以人为本与政府治理理念[J].决策咨询(安徽),2004(1):36-37. 被引量:6

共引文献107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