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哭腔在二胡中的应用及美学价值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二胡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弓弦类乐器之一,音色细腻,类似于人声。因其音色的特殊性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常被用来模拟和表现哭腔。哭腔本是形容人在哭泣时的声音腔调,后逐渐被运用到地方戏曲及通俗歌曲的演唱当中。二胡在地方戏曲及通俗歌曲的伴奏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这使哭腔自然地应用于二胡演奏之中。二胡演奏中恰当地模拟哭腔,能够产生独特的阴柔美、自然美和意境美。
作者 崔璨 刘莉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Aesthetics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维吾尔文化视野下的纳格拉鼓研究"(11YJA760010) 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维吾尔木卡姆审美文化研究"(XJEDU060113B03) 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JNUBS1116)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李泽厚.谈技术美学[J].文艺研究,1986(6):4-5. 被引量:32
  • 2茅原,费邓洪.从“意境三层次”说引发的思考[J].中国音乐学,1991(2):113-119. 被引量:5
  • 3宋新.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与特色表现[J].音乐研究,2004(4):104-107. 被引量:23
  • 4《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赵寒.阳华乐出版社,1999年.
  • 5道藏第19册[Z].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文物出版社联合影印版.1988.339.
  • 6藏外道书第16卷[Z].四川:巴蜀书社.1992.60.
  • 7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5.142-146.
  • 8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520.
  • 9商务印书馆.词源(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625.
  • 10成复旺.中国美学范畴辞典[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62.

共引文献37

同被引文献11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